多重利好因素疊加 車市迎來“小陽春”
2023年09月20日10:20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9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汽車銷量達258.2萬輛,環比增長8.2%,同比增長8.4%,“雙增長”的成績單打消了業內擔心車市繼續下滑的顧慮。
重回正增長軌道
當前,“穩增長”是國內汽車市場發展的首要目標。具體來看,全年汽車銷量實現預期增長是達成目標的重要前提。
本月初,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七部門發布《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明確提出,2023年力爭實現全年汽車銷量270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的目標。這是在連續兩年增長的基礎上提出的具體規劃。
在該政策發布的前夕,我國車市剛剛經歷了“陣痛”。7月,乘用車全部細分市場銷量下滑,業內紛紛用“雙降”二字形容當月車市表現。不佳的市場表現,疊加暑期原本是傳統汽車銷售淡季,令不少人對8月車市萌生出些許擔憂。
然而,8月,在國家促消費政策及車企優惠促銷等因素驅動下,汽車產銷保持恢復態勢。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用“淡季不淡”來形容8月車市。他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隨著近期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密集出臺,國內購車需求持續釋放,同時暑期家庭出行、開學接送等購車、換車場景,車市發展信心顯著增強。
拉動汽車消費成為穩定車市發展的首要任務。吳博峰/攝
數據顯示,8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6.9%。其中,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和多功能乘用車(MPV)銷量呈不同程度增長。
今年前8個月,我國汽車銷量累計1821萬輛,同比增長8%,累計產銷增速較1—7月回落0.1個百分點。從7月累計產銷增速回落近2個百分點到8月近乎持平,車市向好跡象十分明顯。
記者了解到,在汽車市場消費升級情況下,8月國產高端品牌乘用車銷量完成39.7萬輛,同比增長9.9%。以傳統能源乘用車為例,中大型車和大型豪華車銷量同比均呈正增長,其中大型豪華車銷量同比增長15.5倍。
作為引領汽車市場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新能源車市場表現依然擁有巨大發展潛力。8月,新能源車市場銷量84.6萬輛,同比增長近三成,同時市場占有率達到32.8%,再次刷新歷史新高。
今年前8個月,我國新能車累計銷量537.4萬輛。按照當前發展勢頭推算,全年新能源車有望率先達到推廣目標。
在“金九銀十”到來前夕,國內車市以相對不錯的結果告別淡季行情,為接下來市場發展留有更多余地。
“價格戰”貫穿全年
8月以來,國內汽車市場好不熱鬧。多項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集中發布、動力電池快充功能再迎新突破、自主品牌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受一系列利好消息影響,當月車市頻頻吸引起消費市場關注。
但對于消費市場而言,唯有產品價格波動最為惹人關注。8月,隨著各地車展陸續啟動,加上“818電商節”促銷活動,汽車企業紛紛推出更優惠的價格,以此獲得更多關注。記者統計發現,當月有超15家主流車企官宣降價,引發消費市場廣泛關注。
9月伊始,國內多家車企也宣布降價銷售。僅9月1日當天,就有特斯拉、廣汽埃安、小鵬汽車、零跑汽車等車企宣布降價,其中不乏部分車型降幅超過15萬元。9月2日,比亞迪宣布2023款元Pro購車可享2000元抵8000元購車款;9月5日,長城歐拉汽車推出至高3萬元現金優惠;9月8日,上汽通用雪佛蘭旗下多款車型降價。截至記者發稿,本月已有10余家車企降價,“價格戰”趨勢愈演愈烈。
對汽車市場熟悉的人都清楚,無論是在車市迅猛發展階段還是調整階段,雷克薩斯和蔚來汽車屬于產品價格堅挺的代表車企,未見其宣布對旗下車型采取降價策略。此前,蔚來董事長李斌曾多次公開表示“絕不降價”。但今年以來,上述兩家車企旗下產品終端售價都出現一定松動。其中,蔚來汽車全系車型降價3萬元。事實證明,實施降價策略很快在市場收到效果。7月,蔚來銷量首次突破2萬輛,ES6交付超過1萬輛,創造了蔚來單車型月度交付量紀錄。
看到車企頻頻采取降價方式,讓今年有著購車打算的南京市消費者楊銘輝感到無比興奮。他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我兩年前就關注了一款新能源車型,現在等來了官方降價,比有國家補貼時買還劃算。”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由于降價對拉動車市起到積極作用,這會促使車企繼續選擇該策略,應對車市變化的同時,為車企轉型發展贏得更多時間。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臨近年底不排除車企會推出更多優惠購車政策拉動車市。
地方利好成為重要補充
目前,我國汽車市場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
毫無疑問,汽車企業的轉型發展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在內燃機領域擁有絕對優勢的傳統車企,更是感受到空前的壓力。從政策層面上來看,在缺少新能源車國家補貼、傳統燃油車補貼等政策背景下,似乎給汽車消費帶來不利影響。
站在金秋9月的關鍵路口,為了保持整體車市平穩運行,作為汽車消費的重要補充,國內多地啟動新一輪購車消費補貼。
9月1日,北京市房山區啟動2023年第三輪汽車消費券發放活動,發放金額共計1000萬元。本次消費券共有30多家車企參與,單次購車最高可享6000元政府補貼。9月11日,北京市昌平區發放單次購車最高可享8000元補貼。
此外,湖南省、福建省泉州市開發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等地接連在本月發布購車補貼方案,按照消費者購車的類型和購車價格,享受不同檔位的消費補貼,車輛類型為小型、微型(九座以內)家庭自用的非營運客車(含皮卡)。
實際上,在原本汽車企業實施降價策略背景下,疊加地方補貼利好政策,兩者共同作用下使消費者購車成本進一步下降。
記者從北京市房山區某4S店了解到,區域補貼和廠商補貼并不相悖,兩者優惠可疊加享受,對于消費者而言確實是一個利好。“在政策發布后,近期到店看車詢價的消費者人數明顯增加。”一位銷售顧問說。
陳士華表示,預計伴隨各項政策效果不斷顯現,加之各大車企不斷推陳出新,有助于消費市場需求進一步釋放,今年國內車市有望超額完成年度推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