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警惕 “消費刺客”常用這些套路
2023年03月18日10:20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標價不清晰、計價不透明、事先不告知……商家的這些“刺客”行為,不僅影響消費體驗,而且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面對這些套路怎么辦?3月13日,江西省消保委專門就此發布消費提示。
仔細看清問清價格等信息。“消費刺客”最常用的招數包括:價格標識不明顯,不同價位商品混放,價簽與商品不對應,模糊、混淆計價單位,事前隱瞞關鍵信息等,這些行為的目的是混淆消費者視線,讓消費者因無法準確掌握信息,而購買價格遠超價值的商品或服務,實現商家利潤最大化。因此,廣大消費者不要單憑外包裝預判商品價格,消費前一定要看清價格標簽,特別要留意品名、價格和計價單位等信息,遇到標價模糊、貨簽不對應、關鍵信息缺失等情況,一定要主動詢問工作人員,必要時借助手機軟件查詢了解清楚。對于沒有明碼標價的商家,則要謹慎選擇。
切勿盲目購買“網紅”商品。當前不少所謂“網紅”商品,往往在宣傳營銷上投入高額費用,通過精美包裝、概念炒作、標新立異、聯名造勢等手段制造消費噱頭,千方百計地讓消費者為高價埋單,然而其品質卻與價格相去甚遠。對此,廣大消費者應保持理性態度,在追求個性、時尚的同時,更多關注商品和服務本身,以質量、品質和實用為先,不盲目追捧“網紅”商品,不能錯誤認為高價代表高端,避免落入“消費刺客”的陷阱。
敢于向不合理高價說“不”。在購買商品過程中,若消費者在付款時發現遭遇“消費刺客”,則應該大膽說“不”,行使正當的法律權利,切不能為了面子而自認倒霉;在付款后,若察覺商家存在欺詐行為,同樣有權要求退貨、退款。
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如廣大消費者發現購買的商品或服務沒有明碼標價、售價與標簽不符,或者經營者有涉嫌價格欺詐等行為,應保留好交易過程中的相關證據,及時通過全國12315平臺網站、當地12345等渠道依法投訴舉報,或向當地消保委(消協)組織投訴,在全力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同時,借助行政部門、消費者組織等部門的力量,督促商家規范自身經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