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惠民保上新 仍需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
2022年11月29日10:20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隨著各地2022年惠民保的保險保障即將到期,近期,全國多地上線2023年度惠民保產品,并啟動新一輪參保工作。
記者注意到,各地新版惠民保在投保范圍、保額、免賠額等方面均有所調整。惠民保升級后,是否更惠民利民?更適合哪些人群購買?作為一種商業保險,惠民保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
多地惠民保開放投保
11月15日,“廣州惠民保”正式開放投保,投保期限至2023年1月15日。此前,廣州“穗歲康”商業補充健康保險也已上線。
記者注意到,11月以來各地惠民保集中上線。11月1日,“北京普惠健康保”升級上線。11月8日,山東煙臺2023年度普惠型補充醫保“市民健康保”正式發布。11月10日,河北“冀惠保2023”強勢回歸。此外,重慶、山東德州、廣東汕頭等多地惠民保也開放投保。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11月以來,全國已新推或升級20余款惠民保產品,且該數字還在上升。而在11月之前,就已有“龍江惠民保”“天一甬寧保”啟動了2023年的參保工作。
據了解,新上線的惠民保基本上保持價格不變,保障升級,“加量不加價”成為一大亮點。
升級擴圍成關鍵詞
縱觀新上線的2023年度惠民保,升級成為各地的一致行動。在保費與上一年度持平的同時,多地進一步延展投保范圍、增加保障責任、降低免賠額。
例如,2023年“重慶渝快保”依舊提供69元普惠款、169元升級款兩份保障計劃,在去年的基礎上對院外特定自費藥品保障責任進行了優化升級,腫瘤特藥目錄由原先的31種擴充為38種,罕見病特藥由原先的11種擴充為12種。青島“琴島e保”將醫保范圍外的正面清單藥品由683種提高至2000種。
2023年“北京普惠健康保”則降低了自費和特藥責任的免賠額,優化了特藥服務。住院自費責任免賠額中,健康人群降至1.5萬元,特定既往癥人群降至2萬元。特藥責任免賠額統一降至0元,國內特藥數量增加至40種,更加符合百姓用藥需求。
除了保障升級,多地惠民保還對投保范圍進行了擴圍,有更多新市民被納入。北京銀保監局局長李明肖在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上線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北京普惠健康保”放寬參保條件,擁有北京戶籍或持有北京市居住證且已參加異地基本醫保的北京新市民可以參保。
“太好了,我第一時間就為父母投保了。”在北京某互聯網公司工作的田先生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他父母常年在京幫助照看小孩,年紀大又買不了商業醫療險,“北京普惠健康保”解決了這一大問題。
不止北京,多地惠民保產品將新市民群體納入到了保障范圍中。例如,2023年度“穗歲康”新納入在廣州市南沙區就業、居住和就讀的香港、澳門居民,入選國家、省、市各類各級人才計劃的廣州市高層次人才,以及持有廣東省“人才優粵卡”和廣州市“人才綠卡”的本市各類人才等,滿足了新市民群體的投保需求。
三類人群適合購買
惠民保作為醫保的補充,普惠性是它最明顯的特點之一,也因此受到了消費者熱捧。
據了解,11月16日,2023年度“浙里惠民保?天一甬寧保”參保人數超過220萬人。11月1日上線的“北京普惠健康保”上線僅12小時,參保人數就突破了50萬人,上線3天時,參保人數突破100萬人。由上海保險交易所等提供交易運營及技術支持的廣州“穗歲康”“西湖益聯保”“重慶渝快保”等多個惠民保項目,通道開啟后社會反響熱烈。數據顯示,進入第三年運營期的“穗歲康”,上線首日參保人數超110萬人。“西湖益聯保”上線3天就有近200萬人參保。首次進入續保期的“重慶渝快保”參保人數現已突破200萬人,且在持續增長中。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所長魏麗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惠民保產品投保門檻較低,將高年齡、有既往癥等非標人群納入了保障范圍,因此非常適合以下人群購買:年齡較大的老年人群,市面上他們能投保的普通商業醫療保險較少;健康異常人群,這類人群投保普通商業醫療保險可能被拒保或者被除外責任;保險預算較低的人群,這類人群因經濟情況未投保普通商業醫療保險,保障不足,可以選擇價格更親民的惠民保產品。
可持續性問題待解
據了解,我國第一款惠民保產品于2015年12月在深圳上線。2020年惠民保出現“井噴式”增長,各城市惠民保紛紛涌現。中國保險行業協會11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惠民保已覆蓋全國28個省,共有1.4億人次參保,保費約140億元。
理賠方面,以上海“滬惠保”為例,7月26日,上海“滬惠保”公布2021年賠付數據,總參保人數超過739萬人,累計保費收入約8.5億元,總賠付超7.5億元。根據115元/年的保費價格計算,賠付率約為88%。如此高的賠付率,也引發了惠民保能否持續的擔憂。今年1月,銀保監會人身險部下發的《關于印發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問題和建議報告的通知》指出,近年來城市定制型醫療保險項目在各地快速發展,但由于不進行核保、產品大都為短期險,以及費率統一的現狀,該類業務可能因為參保人逆選擇導致項目不可持續。同時,部分地方政府部門還設置了業務最低賠付水平要求,保險公司很可能出現虧損,降低了后續參與積極性。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惠民保在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商業保險,追求盈利。“從發展角度看,低保費、高保額是一個悖論。要想維持長期穩定的發展,惠民保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每次升級產品的調整空間,提高民眾的參保意愿、提高參保率,才能更加可持續運營。”鄭秉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