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起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或可轉換
2022年11月02日10:20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加強失能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和保障,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工作部署。在銀保監會多次吹風“研究建立壽險賠付責任與護理支付責任轉換機制”后,相關細則終于揭開面紗。
近日,銀保監會向人身險公司下發《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稱《通知》),決定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以下簡稱轉換業務)試點。
何為轉換業務,具體如何操作?轉換業務試點對保險行業和消費者來說有什么重要意義?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壽險可變身長護險
根據《通知》,轉換業務是指人身保險公司根據投保人、被保險人自愿提出的申請,將處于有效狀態的人壽保險保單中的死亡或滿期給付責任,通過科學合理的責任轉換方法轉換為護理支付責任,支持被保險人在因特定疾病或意外傷殘等進入護理狀態時提前獲得保險金賠付。
《通知》提出,自2023年1月1日起開展轉換業務試點,試點期限暫定為兩年。經營普通型人壽保險的人身保險公司均可參與轉換業務試點。
某養老保險公司長護險負責人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失能人員長期護理已經成為我國人口老齡化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我國失能老人家庭面臨嚴峻的財務壓力和保障不足問題,試點的目的在于刺激和引導長期護理保險市場發展,提高這一群體的保障水平。
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與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今年9月聯合發布的《中國商業護理保險發展機遇 ——中國城鎮地區長期護理服務保障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城鎮地區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保障缺口約為9217億元,約相當于長期護理服務保障需求的65%。而到2030年和2040年,這一數字將分別達1.9萬億元和3.8萬億元。
記者注意到,面對巨大的保障缺口,銀保監會除了積極推動保險公司開展長期護理保險業務,還多次表態探索建立責任轉換機制。2020年3月,銀保監會等13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探索將商業長期護理保險與護理服務相結合,研究建立壽險賠付責任與護理支付責任轉換機制,支持被保險人在失能時提前獲得保險金給付,用于護理費用支出。今年3月,銀保監會再次提到,要探索壽險賠付責任與護理支付轉換機制,鼓勵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發展。
轉換可選兩種方法
那么,壽險保單如何變成護理責任呢?《通知》提出了兩種方法:保單貼現法和精算等價法。
保單貼現法適用于被保險人已進入約定的護理狀態。人身保險公司以身故保險金折價的方式,將原本在身故時才能給付的身故保險金提前作為護理保險金給付給被保險人。精算等價法則適用于被保險人尚未進入約定的護理狀態,該方法下,人身保險公司將人壽保險的部分保單價值轉換為長期護理保險的保單價值,并以轉換后長期護理保險的保單價值計算長期護理保險保額。在申請辦理轉換業務后,如被保險人進入約定的護理狀態,人身保險公司按轉換得到的長期護理保險保額進行給付。
怎樣才算進入“約定的護理狀態”呢?《通知》在轉換業務規則中明確,被保險人罹患嚴重腦中風后遺癥、嚴重阿爾茨海默病等10種特定疾病,或者因意外傷害達到《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及代碼》第一至三級傷殘即可。
雖然轉換后護理保險給付的判定條件相同,但上述兩種方法對轉換時的壽險產品要求有別。保單貼現法的產品范圍是銷售時未附加其他人身保險產品且保險金額平準的個人普通型人壽保險保單,且保單合同生效時間超過2年;而精算等價法的產品范圍則是選取個人普通型人壽保險。此外,兩種方法均要求被保險人年齡大于18歲。
《通知》指出,鼓勵人身險公司在開發普通型人壽保險產品時,在保險條款中增加使用保單貼現法進行保險責任轉換的內容,為被保險人擴展提供長期護理保障責任。
有利于多方共贏
對于轉換業務試點,北京市民彭先生認為很有必要?!爱敃r買壽險就是為了多份保障,但是很多壽險都有領取規定,比如滿期才能給付,或者被保險人死后才能領取。如果被保險人生前需要護理,就可以通過轉換業務把保障提前用起來。”彭先生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說。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分析認為,啟動轉換業務試點,被保險人將會有更多選擇,使得保單效用最大化。同時,在保險條款中增加轉換內容,也能增加壽險產品的吸引力,既有利于壽險產品的銷售,也有利于長護險市場發展。
雖然轉換業務有諸多利好,但也有消費者擔心,轉換后護理險保額會不會比壽險變少,護理服務會不會存在質量差、價格高、可選擇性不強等問題。
對此,《通知》要求,人身險公司要堅持以人為本,從保障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保單利益、滿足被保險人護理需求出發,科學設計試點方案,提供符合其實際需求且可自主選擇的轉換業務;要堅持便捷高效,確??蛻羯暾堔k理轉換業務的流程清晰、操作簡便,提升保險金賠付的辦理時效;要堅持合規經營,加強業務培訓和合規性考核,宣傳材料應由總公司統一制作,扎實做好消費者保護工作。同時,人身險公司應當在其官網顯著位置披露可申請轉換業務的人壽保險產品名稱、條款及適用的責任轉換方法,保單貼現法下護理貼現金額的計算方法、相關假設和護理貼現金額表,精算等價法下轉換說明書、轉換得到的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名稱及條款。此外,鼓勵人身險公司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探索提供適合居家護理、社區護理和機構護理的護理支付方式,滿足客戶差異化的護理保障需求。
為了保證轉換業務的質量,《通知》強調,銀保監會及派出機構要密切關注轉換業務試點的開展情況,及時發現試點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和不足,指導和督促人身保險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操作流程和內控制度,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對反映轉換業務問題的投訴舉報,要及時調查核實,依法嚴肅處理夸大、不實宣傳轉換業務及監管政策,欺騙、誤導投保人申請辦理轉換業務,私自印制宣傳材料等侵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情節嚴重造成惡劣影響的,可以暫停涉事人身保險公司開展轉換業務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