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接受投保人使用信用卡償還保單貸款 光大永明人壽被罰
2022年09月20日10:20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銀保監會近日披露的一則罰單顯示,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永明人壽)因存在違規接受投保人使用信用卡對保單貸款進行還款行為,被罰款20萬元,相關責任人被予以警告并罰款3萬元。
據悉,這是銀保監會首次對接受信用卡償還保單貸款的違規行為開具罰單。什么樣的保單可以貸款?保單貸款為什么不能用信用卡償還?違規業務蘊藏著哪些風險隱患?《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以貸還貸”超4000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18年1月—2019年3月,光大永明人壽接受部分客戶使用光大銀行信用卡償還保單貸款,涉及貸款本息4265.75萬元,保單件數2199件。光大永明人壽運營管理部下屬的保全業務部負責保單貸款與還款業務的受理、審核等具體工作。
銀保監會認為,上述違法違規行為違反了原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保監發〔2016〕76號,以下簡稱《通知》)第四條和《保險法》第一百一十六條的規定,據此做出上述處罰。
記者調查了解到,《通知》發布前,部分保險公司為了提升業務規模,默許部分客戶購買保險后,通過保單貸款拿出現金,再通過信用卡還款實現免息貸款。信用卡還款通常有50天左右的免息期,因此用信用卡償還保單貸款被很多人視為“以貸養貸”的免息“小妙招”,不少業務員還在社交平臺分享辦理經驗。
2016年9月,監管部門對此進行明確限制,保險公司不得接受投保人使用信用卡支付具有現金價值的人身保險保費以及對保單貸款進行還款。《通知》發布后,多家公司隨即進行了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永明人壽在2019年3月才發現這一問題。罰單信息顯示,該公司隨后調整了保單貸款規則和作業系統功能設置,關閉了使用信用卡償還保單貸款的通道,并與光大銀行協作開展催收減損工作。
光大永明人壽為何時隔兩年多才發現這一違規行為?罰單開出后,其是否采取了相關整改舉措?《中國消費者報》記者9月9日致函光大永明人壽進行采訪,截至發稿,未收到對方回復。
凸顯消費者適當性管理不足
所謂保單貸款,是指投保人將所持有的保單抵押給保險公司,按照保單現金價值的一定比例(不高于80%)獲得資金的一種借貸方式,一般期限為半年,利率在5%左右。由于質押貸款過程中客戶的保單依然有效,保險保障不受影響,所以保單貸款受到保險消費者青睞。
數據顯示,2021年行業保戶質押貸款增長至6844億元,同比增長12.80%,連續5年實現雙位數增長。中國平安、中國人保、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人壽今年上半年保戶質押貸款金額較2021年末分別增長3.2%、4.4%、3.5%、2.6%、3.9%。
“一般是有現金價值的保單,比如壽險保單或者是分紅、萬能,以及帶有理財性質的保單,可以在急需資金周轉時進行抵押貸款。”上海蘭迪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禹彥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但保單貸款本質上屬于金融借貸,如果再用信用卡來償還,很可能擴大債務,最終導致無法償還貸款。
事實也正是如此。打開“以貸還貸”閘門的光大永明人壽,雖然在2019年3月關閉了這一通道,但截至2021年8月,光大永明人壽除了就313個信用卡賬戶向光大銀行支付賠償金1290.34萬元外,尚有270個信用卡賬戶貸款本息870.85萬元未結清,其中41個賬戶逾期,涉及貸款本息204.53萬元。
顯然,縱容信用卡還款這一行徑背后潛藏的金融風險不可估量。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占軍認為,允許客戶使用信用卡償還保單貸款,不僅違反監管規定,還容易造成部分消費者不當貸款導致保單失效,無法償還信用卡還可能帶來征信問題。因此,此次處罰暴露了部分公司在消費者適當性管理方面的不足。
警惕保單貸款退保騙局
保單貸款是一種保險增值服務。不過,在“代理退保”黑產日益猖獗的背景下,新型“保單貸款型代理退保”騙局也不斷涌現。
今年7月,廣西銀保監局發布風險提示稱,有不法分子謊稱其為保險公司員工,以“梳理保單信息”等名義聯系保險消費者,聲稱能幫消費者全額退保,隨后利用保單貸款套取資金,謊稱是第一筆退保金,騙取消費者信任,在收取所謂“代理退保手續費”后失聯。消費者非但拿不到退保金,事后還要自己償還保單貸款。今年1月,山西銀保監局也發布了關于防范不法人員誘導投保人保單貸款、部分領取購買“高收益理財產品”的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防范保單貸款詐騙風險。
“保單貸款主要是為解決投保人短期資金周轉需求。”廣西銀保監局提醒消費者,應正確認識保單貸款功能,辦理時應避免無關人員操作本人手機,警惕不法分子擅自操作本人手機辦理保單貸款,注意分辨保險公司發送的短信內容,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陳禹彥也提醒消費者,申請保單貸款時,一定要問清楚利率及后續如何處理抵押的保單。如果償還困難,可以減額或者結束保單,千萬不要盲目地以貸養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