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發布“6·18”消費輿情分析報告:小米、極兔快遞、東方甄選等被點名
2022年07月09日10:22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6月3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22年“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對6月1日至6月20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的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顯示,今年“6·18”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產品質量、快遞配送、價格促銷和直播帶貨4個方面,分別占“消費維權”負面敏感信息總量的14%、10.7%、5.3%和4.3%。小米、極兔快遞、申通快遞、新東方等企業被點名。
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計20天監測期內,共收集“6·18”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34843875條,日均信息量174萬余條。
“吐槽類”消費維權信息占比圖。(圖片來源:中消協)
產品質量:小米電視屏幕自動脫落引發關注
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產品質量”類負面信息776701條。相關信息在6月1日和6月15日出現兩次高峰。峰值出現與3個案例密切相關。
6月1日,“小米電視屏幕自動脫落”“米動青春電子手表漏電燒傷皮膚”,輿情關注較多。6月15日,“廣西消費者曝網購電飯鍋電源處冒煙,客服回應正常現象”,相關討論信息在視頻平臺引發關注較多。
案例1:小米電視兩度被曝屏幕自動脫落
3天內,兩起屏幕脫落事件被曝光,小米電視的品控問題再次引發關注。6月1日,小米方面回應稱,已經確認由于小米電視EA70生產原因,極少數設備可能會出現屏幕開膠的問題,受影響范圍鎖定在生產日期為2月14日至3月20日期間的兩批次產品。
案例2:米動青春電子手表灼傷消費者手腕
6月1日,河南新鄉。石先生一直佩戴在網上購買的米動青春電子手表,感到手腕有被蚊蟲叮咬的感覺,摘取手表后發現手腕上滿是被電擊過的痕跡,于是向生產商華米科技客服投訴。華米科技客服稱,自己和小米公司是合作關系,之前也接到過相關投訴,均已上報,并讓石先生將手表郵寄到工廠進行檢測。
快遞配送:申通快遞拒絕送貨上門引發熱議
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快遞配送”類負面信息590055條,負面信息呈波動趨勢,在6月13日出現峰值。峰值出現主要涉及極兔與申通兩個快遞品牌。其中,免費送貨上門的貨品重量無明確約定的問題,引發討論熱度相對較高。
案例1:申通快遞拒絕送“貓砂”上門
有消費者反映,“6·18”期間網購了6袋貓砂,商家承諾可以聯系快遞送貨上門。由于消費者所住的樓房沒有電梯,且住在6樓,負責送貨的申通快遞工作人員告知消費者只能放在樓下,讓消費者自取。消費者表示一個人拿不上去,快遞員稱消費者買的東西太重,沒辦法送上門,快遞放在驛站了,說完就掛了電話。
案例2:極兔快遞大量積壓,無法及時配送
6月12日,江蘇常州。極兔快遞武進湖塘鎮網點快遞員反映被拖欠工資30多萬元,片區快遞業務停滯,大量快遞積壓在快遞點,客戶預定的生鮮已發臭,寄送來的文件等物品無法派送。該站點老板電話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價格促銷:多款產品被曝先漲價后打折
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價格”類負面信息296040條。相關負面信息在6月1日和10日較多,輿情關注點為先漲價后打折的虛假促銷行為。
案例:“酒醉人生”白酒虛假打折
據媒體報道,記者在某短視頻平臺一間名為“酒醉人生”的直播間看到,帶貨主播正在賣力地吆喝1款白酒:“咱家這款酒,市面上都是賣1299元,現在直播間給各位家人福利,6瓶只要98元,這是我和廠家要來的內部折扣,欲購從速!”
不僅如此,主播還將這款酒在某購物平臺上的標價展示了出來:398元/瓶。記者隨即點擊主播提供的鏈接看到,在某平臺一家賣酒水的網店,對該酒的標價確實為398元/瓶。
然而,記者在另一電商平臺搜索該酒的旗艦店后發現,這款酒的售價原本就是6瓶98元。
直播帶貨:“東方甄選”面臨品控質疑
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237115條。每日負面信息量較為平穩,6月18日以后輿情信息量開始增多,6月20日達到階段性峰值。
峰值出現主要指向兩個方面的輿情討論:一是教育培訓機構新東方加入直播帶貨,開辟了帶貨新模式。人氣大漲之時,新東方旗下的直播帶貨平臺“東方甄選”卻被投訴所售桃子霉爛長毛;二是違反常識的農產品帶貨直播越發離譜,考驗消費者忍受限度。
案例1:東方甄選面臨品控質疑
近日,新東方旗下的直播帶貨平臺“東方甄選”因主播雙語帶貨人氣大漲,多次登上熱搜榜。然而,北京市民小劉卻向媒體爆料稱,6月9日,他在“東方甄選”直播間下單了4.5—5斤裝的陜西水蜜桃,簽收快遞后,發現水蜜桃有約四分之一已經霉爛長毛。在向客服反映后,商家很快向小劉全額退款,但小劉還是存有疑慮:桃子損壞情況如此嚴重,是如何“甄選”的?
案例2:多款農產品直播“上樹”挑戰常識
中消協:“6·18”4個輿情落點要重視
中消協表示,從今年“6·18”輿情中熱帖熱詞的內容屬性來看,圍觀探討、意見情緒指向明確、相對理性,依然是輿情表達與呈現的主體基調。而“輿情氣候”中以下三個重要背景,是影響輿情走向的內在動因:
一是提振消費信心的總體思路舉措始終清晰明朗;二是規范網絡促銷的監管“組合拳”仍在持續發力;三是平臺的差異化深耕與理性消費開始良性互動。
從以上三個背景要素檢索觀察今年“6·18”輿情,以下四個輿情落點應予必要的關注:
一是提振消費信心,穩固消費意愿,質量安全保障始終是首要前提。作為商品與服務的供給方,商品質量的把控既要“全鏈條”“守底線”,也要“全過程”“無死角”。
米動青春電子手表灼傷手腕是否為設計缺陷、小米電視屏幕脫落的原因到底如何?盡管可能還需要權威公正的技術鑒定,但平臺品質管控的能力與手段,顯然更待“全鏈條”“無死角”的及時檢驗。
二是優化消費體驗、提升消費滿意,細化完善規則始終是必要保障。作為網購消費的最后一公里,快遞服務的“毛細血管”是否健康暢通,影響整個服務流程的良性循環。
快遞員是商品與服務和消費者“見面對話”的“窗口”和“前哨”,其服務水準直接影響客戶消費體驗。極兔快遞個別網點業務積壓、申通快遞員拒絕送貨“上樓”問題,都說明平臺在促銷期間不能僅考慮如何將商品“送出去”,還必須設身處地地關心配送方和消費者怎樣更好地“接過來”。
三是完善消費環境、釋放消費潛力,堅持價格誠信始終是緊要原則。作為商品與消費者見面的重要一環,價格真實與價格誠信的缺失,將不斷消耗消費者對品牌的良性感知。
事實證明,低價引流“宰客”的打法盡管可能短期奏效、一時獲利,但這種肆意圍捕消費存量、透支商業誠信的做法,不僅已經觸及監管紅線,更是對品牌商譽的輕慢、對消費者相關合法權益的無視。而無節制、無底線的價格戰,最終將打破價格合理與質量保障之間的平衡。
四是創新消費模式、豐富消費供給,強化內功修煉始終是重要基礎。作為直播賽道的“文化清流”,讓“知識與情懷”為新模式持續賦能,須匹配高質量的供應鏈和品控。
“東方甄選”的強勢“出圈”,不吆喝“下單”,不鼓動“加購”的新直播范式都值得充分肯定,但“甄選桃子被投訴霉爛長毛”暴露的供應鏈與品控短板,也提醒消費者,任何讓人眼前一亮的破圈和升級,都必須仰仗更扎實的營銷內功。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商業直播的創新和破圈,從來都不能背離最基本的生活常識與商業倫理。因此,對于那些讓雞蛋和西瓜長在樹上的直播網紅,輿論也沒有止步于驚嘆其“腦回路”的“清奇”,而是發出了“如此離譜造假的帶貨直播,緣何能夠在日活量幾億的平臺上大行其道”的強烈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