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隔離險”卻被拒賠 多人投訴“復星聯合”
2022年06月03日10:20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受疫情反復及其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保險公司應勢推出隔離險。然而,這類創新保險產品近日卻因理賠問題引發大量消費者投訴。
“五十幾元的保費,當時只是為了買個安心。”住在上海市寶山區的金小姐沒想到,她購買的一款包含隔離津貼的復星聯合“愛無憂”意外傷害險產品卻讓她煩心不已,幾次提交理賠申請均遭到拒賠。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被隔離卻遭拒賠
2021年12月11日,金小姐在大童保險處看到了復星聯合“愛無憂”意外傷害險的推銷頁面。“當時該產品宣傳頁面突出的是‘因新冠居家隔離,隔離津貼200元/日’。“金小姐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反映,宣傳頁面建議“疫情反復,請盡快配置保障”。在“重要的事情說3遍”的渲染下,金小姐掃碼進入投保頁面,花59元購買了該產品。
今年4月1日起,根據上海市統一要求,金小姐所在社區實行應急狀態下的“全域風控、足不出戶”。5月2日,金小姐在居委會開具了被隔離的情況說明,向復星聯合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星聯合健康保險)申請理賠,被保險公司要求補充提交材料。
5月6日,金小姐在上海市官方政務平臺“隨申辦”開具了4月1日至5月6日的居家隔離證明后,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當天,復星聯合健康保險作出了不予賠付決定,稱根據金小姐提供的理賠資料,無法證實被保險人“所在地或途經地屬于中高風險地區,或屬于新冠肺炎確診或密切接觸者”。
此后,金小姐又提交了其所在小區共計10余例陽性病例的官方證明,但復星聯合健康保險依然拒絕賠付。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了解到,自4月疫情爆發以來,上海市采取應急狀態下的三區管理方法,即依據風險等級分為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三區,以三區劃分方式代替原有的中高風險劃分方式。其中,封控區的定義為小區內7日內有陽性確診病例,所有人足不出戶居家隔離。
理賠條件嚴苛引爭議
“雖然我所在的小區內不斷有確診病例,小區人員也被強制居家隔離,但上海市并未將小區劃為中高風險地區,保險公司客服就始終以我所處地區屬于低風險地區為理由拒賠。”金小姐說。
記者查閱復星聯合“愛無憂”意外傷害險產品條款看到,在保險責任一欄中,強調要求“被保險人所在地被國家確定為中高風險地區,或者被確診新冠或成為密接”,才能享受上限30日最高6000元的賠付。
但在金小姐看來,上海的高風險大家有目共睹,全國各地對有上海旅居史的人員也有很多強制隔離措施,復星聯合健康保險依然稱其處在低風險地區,這是“逃避保險理賠責任,玩文字游戲”。
對于金小姐的投訴,復星聯合健康保險客服人員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證實,金小姐3次提交材料,均被拒賠,理由是不符合保險條款中關于隔離理賠的約定。
類似金小姐的消費者不在少數。記者在新浪黑貓投訴平臺看到,近一個月,消費者有關復星聯合健康保險的投訴高達106件,大多與保險產品隔離理賠相關。
記者了解到,除了風險地區劃定存在爭議,消費者對于密接也有異議。有消費者稱,自從4月以來,其所在小區出現多例陽性病例,5月26日仍在封閉管理,但復星聯合健康保險稱其是次密接,不是密接。
此外,對于什么是居家隔離,保險公司也有嚴格的限制。復星聯合健康保險線上客服人員在消費者咨詢時回復稱,強制隔離證明必須注明被隔離人員身份信息、隔離原因、隔離起止時間、隔離地點等,并加蓋印章,“認可集中隔離、居家隔離,不認可居家觀察/檢測/監測”。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5月25日打開復星健康保險上述產品的頁面,掃描二維碼能進入產品投保頁面,次日再打開時,卻顯示該產品已下架。該產品隔離險條款中上述詞語到底如何定義?工作人員在銷售時是否向消費者明確說明?《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向復星聯合保險提出進一步采訪請求。該公司客服人員讓記者留下聯系方式,稱將轉給公司相關人員回復處理。截至記者發稿,未有公司人員聯系記者。
律師觀點:
拒賠理由不合理
“保險公司的說法和做法都不合理。”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黃丹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采訪時表示,保險公司對于“密接”“中高風險地區”的嚴格定義,如果在銷售時沒有明確提示并向消費者解釋這些名詞的定義,那么依據《保險法》第十七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這種免除和減輕保險公司理賠責任的條款,對消費者不產生效力。
另外,小區內有陽性病例,甚至樓棟都有陽性病例,消費者完全可以理解自己是密切接觸者。如果消費者和保險公司對于“密接”“中高風險地區”的認識有出入,依據《保險法》第三十條,人民法院和仲裁機構應當作出有利于消費者的解釋。
記者了解到,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日前就涉及疫情的法律問題給出了意見:“被保險人提交的加蓋衛生行政部門、街道鄉鎮、居(村)委會、醫院或疫情防控部門等機構印章的隔離證明、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解除單,或通過‘隨申辦’等相關政府機關指定網絡平臺自助開具的居家健康監測證明等,可以作為證明其被隔離的證據。保險人如認為保險事故的發生或起止時間存在虛假的,應提供相應證據。”
上海蘭迪律師事務所律師陳禹彥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投保人被街道要求隔離,說明已經是風險人群,對此進行賠償,是隔離險產品設立和雙方合同成立的本意。保險公司如果脫離本意摳字眼,那么這樣的產品就是在博眼球、薅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