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協調查大數據“殺熟” 飛豬、餓了么被點名
2022年03月02日10:22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為持續深入了解互聯網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互聯網經濟健康發展,近期,北京市消費者協會開展互聯網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
本次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主要采用網絡問卷和消費體驗兩種方式。調查結果顯示,86.9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82.37%的受訪者認為互聯網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普遍存在,92.33%的受訪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的原因是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差異化營銷。
體驗調查選取了16個消費者常用的電子商務平臺,共完成32個模擬消費體驗調查樣本。調查結果顯示,在對16個平臺進行的32個模擬消費體驗樣本中,有18個樣本新老用戶賬戶的價格一致;有14個樣本新老賬戶的價格不一致。
其中,飛豬旅行和餓了么個別體驗樣本顯示,新老用戶同時購買相同商品(服務)的標價不同,涉嫌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體驗人員分別通過新、老用戶賬號同時在飛豬旅行APP上預訂同一日期“宋城千古情(貴賓票)+靈隱飛來峰(大門票)成人票”時,老用戶賬號顯示價格360元,享受飛豬紅包10元,優惠后價格為350元;新用戶賬號顯示價格355元,不享受任何優惠,新、老用戶賬號顯示價格不同,享受優惠也不同。體驗人員分別通過新、老用戶兩個賬號同時在餓了么平臺訂購同一飯店的同樣飯菜,老用戶賬號不僅比新用戶賬號少了7元“雙重補貼”紅包,而且配送費也比新用戶少優惠0.4元。
調查結果顯示,網絡購物中的大數據“殺熟”問題最多,其次是在線旅游、外賣和網約車。八成多(82.44%)受訪者表示在網絡購物過程中遭遇過大數據“殺熟”;七成多(76.85%)受訪者在在線旅游消費中遭遇過大數據“殺熟”;反映在網絡外賣(66.96%)和網絡打車(63.00%)消費過程中遭遇大數據“殺熟”的受訪者均達到六成多。此外,還有部分受訪者表示在電影消費和視頻消費時遭遇過大數據“殺熟”問題。
很多受訪者認為大數據“殺熟”主要體現在同一時間不同用戶購買相同商品或服務的價格不同、多次瀏覽后價格自動上漲、不同用戶享有不同打折優惠形式、隱藏或不送老用戶優惠券以及根據用戶特點提供特定商品或服務等方面。
另外,九成多受訪者認為大數據“殺熟”會擾亂市場秩序,八成多受訪者認為會透支消費者信任。近九成受訪者認為大數據“殺熟”會侵犯消費者權益。多受訪者雖然認識到大數據“殺熟”行為侵犯了消費者合法權益,但真正依法維權的人并不多,也說明消費者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需要進一步提升。同時,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大數據“殺熟”行為隱蔽性強、監管手段跟不上,希望進一步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