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遭網絡盜刷誰擔責 最高法院發布指導性案例,招行被判擔全責
2021年11月30日10:22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外公布第30批共6件指導性案例,涉及債務清償、抵押擔保、銀行卡糾紛等。其中《徐欣訴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延西支行銀行卡糾紛案》上榜,此案例可為銀行卡糾紛、網絡盜刷方面的責任認定提供參考。
最高人民法院此前發布的《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第七條明確指出:“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各級人民法院審判類似案例時應當參照。”這意味著指導性案例具有較高的審判參考價值。
銀行卡被轉走14萬多元
基本案情顯示,徐欣系招行上海延西支行借記卡用戶。2016年3月2日,該借記卡發生三筆轉賬,均轉入戶名為石某的農業銀行賬戶,金額分別為5萬元、5萬元及4.62萬元,共計14.62萬元。當年5月30日,徐欣的父親到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經偵支隊報警并取得《受案回執》。當日警方決定對該案立案。
2016年5月18日,福建省福清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在向盜竊案犯罪嫌疑人謝某訊問時得知,其即為盜刷徐欣銀行卡資金的犯罪嫌疑人。
據謝某交代,他以9800元購買到筆記本電腦、銀行黑卡(使用別人身份辦理的銀行卡)、身份證、U盤等。U盤里有受害人的身份信息、手機號碼、銀行卡號、取款密碼以及銀行卡內的存款情況。之后他用自己的頭像補了一張虛假的臨時身份證,到電信運營商處將要盜刷的受害者手機號掛失并補辦新的SIM卡。這樣,他就掌握了受害者預留給銀行的手機號碼,可以接收轉賬等操作時銀行發送的驗證碼。同時,受害人的原SIM卡接收不到任何信息,轉賬時不會被馬上發現。2016年3月2日,謝某盜刷了周某、徐欣、汪某等人銀行卡內存款共計40.07萬元。
隨著案件偵查終結,福清市警方向徐欣發送《被害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說明了相關情況。于是,徐欣便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招行延西支行賠償銀行卡盜刷損失及利息。
法院判決招行擔全責
2017年4月25日,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招行延西支行給付徐欣全額存款及相關利息損失。
隨后,招行延西支行以身份識別信息和交易驗證信息通過為由,主張案涉交易是持卡人本人或其授權交易,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年10月31日,上海市一中院做出終審判決,駁回招行延西支行上訴,維持原判。
上海市一中院認為,該案系謝某非法獲取被上訴人徐欣的身份信息、手機號碼、取款密碼等賬戶信息后,通過補辦手機SIM卡截獲上訴人發送的動態驗證碼,進行轉賬所致。在存在網絡盜刷的情況下,招行延西支行仍以身份識別信息和交易驗證信息通過為由主張案涉交易是持卡人本人或其授權交易,不能成立。
主審此案的崔婕法官指出,商業銀行對存款人具有保障賬戶資金安全的法定義務。作為借記卡的發卡行及相關技術、設備和操作平臺的提供者,商業銀行應當對交易機具、交易場所加強安全管理,對各項軟硬件設施及時更新升級,以最大限度地防范資金交易安全漏洞。尤其是隨著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應當采取更為嚴格的技術保障措施,增強防范銀行卡違法犯罪行為的能力。
是否妥善保管信息由銀行舉證
記者觀察發現,在銀行卡盜刷案中,銀行常常以持卡人泄露個人銀行交易信息為由,拒絕賠償。法院在判決中也常常會以“未妥善保管交易密碼”等為由酌情判決儲戶承擔部分責任。
上海一中院審理認為,根據本案現有證據,無法查明案外人謝某如何獲得交易密碼等賬戶信息,上訴人招行延西支行亦未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賬戶信息泄露系因被上訴人沒有妥善保管使用銀行卡所導致。因此,被上訴人自身是否具有過錯,應當由上訴人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記者注意到,不法分子“補辦手機卡”是本案極為關鍵的環節之一。招行延西支行在上訴中提出,手機運營商在涉案事件中亦存在過錯。
對此,崔婕法官表示,本案被上訴人提起訴訟的請求權基礎為儲蓄存款合同關系,手機運營商并非合同以及本案的當事人,手機運營商是否存在過錯以及上訴人對被上訴人承擔賠償責任后,是否有權向手機運營商追償,并非本案審理范圍。上訴人在儲蓄存款合同履行過程中,對上訴人賬戶資金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又無證據證明被上訴人存在違約行為可以減輕責任,因此,招行延西支行應對賬戶資金損失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最高法院在點評該案裁判要點時明確指出,持卡人提供證據證明他人盜刷,請求銀行賠償損失,發卡行未提供證據證明持卡人違反信息妥善保管義務,僅以持卡人身份識別信息和交易驗證信息相符為由主張不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