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網購商品后被平臺分享給好友的經歷嗎?有過在瀏覽器搜索某商品卻在另一個APP接收到該商品的推送嗎?電商平臺對用戶信息的收集、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熱點和維權難點。11月9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電商平臺侵犯消費者權益相關問題報告。報告指出,通過對蘇寧易購、考拉海購、網易嚴選、唯品會等七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代表性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相關條款及功能進行調查,發現部分電商平臺存在收集個人信息、社交功能套路深、誘導消費等多種問題。
“個性化展示”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調查中,七家平臺均將基于個性化展示的商品、服務的展示瀏覽功能與用戶協議捆綁,要求消費者默認同意接受平臺收集處理消費者的設備信息、瀏覽搜索記錄等信息,以便平臺通過消費記錄和習慣向消費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商品展示。雖然七家平臺在用戶/隱私協議中均明確表示消費者可以關閉個性化展示,但實際上,江蘇省消保委在調查中發現,個性化展示關閉功能隱蔽、不易尋獲,且平臺只提供了個性化展示關閉功能,而未提供信息收集終止功能。
江蘇省消保委認為,根據消費者的購物記錄、消費習慣進行分析進而推送商品的個性化展示不是網購的基本功能,也不是網購平臺的必須功能,設備信息、瀏覽搜索記錄也不是實現網購平臺基本功能必要的個人信息。平臺要求消費者接受收集非必要信息屬于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以及個人信息安全。
第三方共享信息條款待完善
調查發現,七家平臺在隱私政策中均要求消費者同意其向第三方共享用戶個人信息。且電商平臺在條款中強調會對用戶的個人信息做去標識化處理,但去標識化的所有流程都被隱藏于平臺的“內定規則”之中,消費者甚至無法查證平臺是否真的采取相關措施,相關隱私政策真實性無法求證。根據江蘇省消保委網絡輿情分析,今年以來,與平臺隱私政策中第三方共享相關的負面輿情共計6715條。
江蘇省消保委認為,電商平臺有待改進之處包括以下三點:一是平臺告知不夠充分,不足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二是平臺只取得概括同意,不足以保障消費的選擇權;三是消費者無法核實去標識化實際情況,與實際感受有差距。
部分平臺社交分享暗藏套路
調查發現,部分平臺在推進社交功能的過程中,出現如打包通訊錄發送好友邀請、默認消費者分享購買記錄的現象,罔顧消費者真實意愿,引起消費者不滿。此外,根據江蘇省消保委網絡輿情分析,還有部分平臺默認讀取通訊錄、位置等,包括分享給附近的人、自動添加好友、虛假發送好友申請等,或者未經同意分享購買記錄等。
江蘇省消保委表示,平臺通過把條款隱藏在消費者不會注意的隱私保護說明中,獲得消費者的授權,實際是變相侵犯了消費者的選擇權,使很多消費者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將自己的個人隱私公之于眾,其行為已被消費者廣泛詬病。
江蘇省消保委認為,電商行業從未知的藍海走到百花齊放的今天,完善行業規則、貼合法律規定、尊重消費者訴求才是發展方向。發布會上,江蘇省消保委法援部主任傅錚表示,希望各電商平臺根據消保委提出的上述問題,進行自查自糾,主動改正,依法承擔經營者的責任和義務,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摒棄霸王條款、套路選項等花招,用真誠的服務、良好的消費體驗,贏得市場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