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臨近,11月2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召開全省平臺企業行政指導會,通報全省平臺企業自查整改工作,就“雙11”規范經營方面要求平臺企業做到“五加強、十不得”,進一步推進平臺經濟治理。會上還開展了《浙江省電子商務條例》宣貫輔導。全省300家平臺企業、省網絡市場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代表及屬地市場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議現場。資料圖片
會議充分肯定了在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領導下,全省平臺企業自查整改以來在監管改革和平臺治理兩個方面取得的成效。在監管改革方面,將“建立健全平臺經濟治理體系推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和“網絡餐飲一件事集成改革”上升為省委主抓的“牽一發動全身”重大改革;打造多項具有浙江辨識度、全國標志性的數字化監管硬核成果,創新上線“浙江公平在線”“浙江外賣在線”,推進了平臺經濟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浙江公平在線”系統現已覆蓋全國405家主要電商平臺,累計監測商品5.7億件,共發現處置風險線索9826條,已立案違法線索6174件,顯現了強大的監管威懾力。“浙江外賣在線”全省現接入陽光廚房11萬家,覆蓋全省85%以上訂單商家,網絡餐飲消費環境明顯改善。率先全國制定出臺平臺經濟監管“20條”和網絡餐飲治理“20條”意見,修訂《食品“三小一攤”管理規定》將“陽光廚房”首次寫入法律規范,制定出臺了全國首個網絡監管地方性法規《浙江省電子商務條例》,率先對網絡餐飲、網絡直播等新業態做出明確規范。
在平臺治理方面,平臺合規越來越自覺,牢固樹立“發展先規范”的基本理念,自覺做到不觸碰紅線、不逾越底線。平臺管理越來越規范,管理制度全面升級,內控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網絡違規風險的發現、識別和處置效率不斷提高。平臺生態越來越優化,據評測,浙江省有88%的網絡經營商家、79%的平臺企業和72%的消費者認為浙江省平臺經濟公平競爭環境認可度較高,評價積極。平臺發展越來越向好,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企業發展穩步向好、結構持續優化、新業態加速布局、積極因素充分釋放。
平臺經濟量大面廣,記者從會上獲悉,前一階段全省平臺企業通過對14大類116條問題的全面對照檢查,共發現各類問題1983項,其中不規范問題1930項,涉嫌違法問題53項。從發現的問題類型看,二選一、協議壟斷、經營者集中等壟斷問題發現較少,整體情況較好;內控管理體系有待完善,平臺主體責任未嚴格落實,導致商家侵害消費者權益、發布違法廣告及等問題仍比較集中。
針對檢查發現的各類問題,平臺企業在屬地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制定整改方案,列明整改清單,明確時間表和責任人,開展全鏈條、全方位、全過程自查整改,對1983項問題做到全面改,徹底改,并做到逐項整改消號。其中1373項已經完成整改,其余610項問題已制定計劃分步推進。通過全省平臺企業和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共同努力,落實即查即改、分類整改、徹底整改、長效治理,目前已顯示成效。
會議要求,全省平臺企業要進一步加大規范力度,持續推進平臺整改工作:做平臺合規的模范生,把遵紀守法作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命線,守好底線,不越紅線,加快完善平臺合規體系,切實做好風險防范;做數字經濟的領跑者,聚焦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主跑道,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提升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加快經營模式迭代,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持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努力搶占創新發展制高點;做共同富裕的主力軍,積極響應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釋放數字經濟帶動產業、拉動就業的巨大潛力,培育新動能,創造新崗位,引領新需求,為中小商家賦能,推進不同群體的就業增收,有力提升社會發展普惠性。
就“雙11”有關規范工作,會議要求平臺企業做到“五加強、十不得”。“五加強”即加強規則公示、加強商品品控、加強價格監督、加強平臺治理、加強售后保障。“十不得”即不得實施“二選一”,利用平臺優勢地位限制、排斥經營者參加其他平臺促銷活動;不得進行商業詆毀,攻擊貶低競爭對手,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不得進行以夸大宣傳、捏造事實等方式做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不得進行刷單炒信,以虛構成交量、成交額、點擊量、訪問量等虛抬商譽的方式進行促銷;不得通過摻雜、摻假,以假充真等手段,推銷質次價高的假冒偽劣商品;不得進行價格欺詐,采用虛構原價、虛假折扣、先降價后漲價等方式,誤導消費;不得實施大數據殺熟,借助自身數據和技術優勢對商家、消費者進行價格歧視;不得設置霸王條款,以定金不退,保留最終解釋權等不公平格式條款,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不得進行默認搭售,在多種可選項方式銷售商品或服務過程中,將搭售選項設定為消費者默認同意;不得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背合法正當必要原則,違法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未經同意擅自發送推銷廣告。
會議還專門就2022年3月1日實施的《浙江省電子商務條例》作了系統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