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絡上隨處可見一些號稱可以輕松賺錢的APP,如消消樂游戲、充電賺錢等,只要消費者簡單操作,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報酬。這些APP真的可以輕松賺錢嗎?近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此類APP進行了測評,結果發現,這些APP大多來源不明,所謂的賺錢實際上是吸引流量的一種噱頭。
上海市消保委選擇了一款“消滅星星新版”進行評測,發現新用戶初次進入游戲會贈送66元,不過暫時還不能直接提現,因為提現最低門檻是100元。進入游戲后,每關開始都有個紅包的方塊,消掉可以拿紅包,每關結束也能開紅包,前提是需要看視頻,而且必須觀看完整視頻,視頻時間為30秒至50秒不等,這些視頻大多也是推薦一些可以賺錢的小游戲,看完獎勵幾角到1元不等,不看完沒有紅包。如果消費者想點擊“跳過”,很有可能就進入下載界面。
看似簡單的操作,測評人員很快就掙到了80元左右。然而,隨著關數的增加,紅包卻是在一直在減少,玩到20關左右才得到了1毛幾分,游戲到了第30關越來越難,雖然可以借助道具,但是這些道具也需要看視頻領取。
得到86元以后,看一個視頻基本只有3到6分。而且每關需要看的視頻開始明顯增多,想要獲得錢需要看4、5個視頻。而得到94元后,看一個視頻只能得到2分錢,96元之后,一個視頻只能得到1分錢,照這樣計算,還需看400個視頻才能提現。測評人員堅持看了675個視頻后,掙到了100元。卻被告知,須連續簽到30日并且每日觀看完整視頻20個才能提現。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消保委無法找到這家公司的相關信息。
除了網絡上有很多消消樂賺錢游戲外,上海市消保委還發現,有些應用市場也有一些賺錢APP,而這些APP也會內置大量諸如消消樂游戲的廣告和鏈接。
上海市消保委總結了這些賺錢小游戲的幾個套路:賺錢的背后隱藏了大量繁瑣的任務。需要消費者完成一系列的任務才能達到指定的提現金額。而這些任務非常多,消費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觀看視頻、下載軟件、幫助拉新等。
任務獎勵“陷阱”讓人進退兩難。前期任務會得到非常可觀的獎勵,目的就是吸引消費者繼續做下去。但當消費者認為離提現門檻越來越近的時候,任務就會變得多變復雜,獎勵越來越少。而消費者感覺離“終點”始終差一口氣,但又舍不得放棄。
此外,這類小游戲大多來源不明。在做任務過程中,一不留意就會下載游戲,但這些小游戲大多搜尋不到運營公司的相關信息,卻還要向消費者索取相關信息和權限,風險性極高。
對此,上海市消保委敦促應用市場應當加強對于賺錢類APP的審核,一些APP也應當自查清理,不應投放一些來源不明的第三方小游戲的廣告和鏈接,成為套路消費者的幫兇。
上海市消保委還測評了“手機充電賺錢”,進入“充電賺錢”后直接領取了約670000金幣,這些金幣提現約等于6.7元,同樣被告知不能直接提取,注冊使用7天后才能提現,提現第一檔是0.3元,第二檔為20元。
消費者可以通過視頻獎勵、轉盤獎勵、翻牌獎勵、抽紅包等形式賺取金幣,上海市消保委發現很多任務同樣需要看視頻或者下載其他APP。當手機插上電源時,界面顯示“正在充電賺錢中”,差不多每隔一小段時間就會自動加6個金幣,不需要任何的操作,而且每過一段時間甚至會額外贈送500金幣,要翻倍的話仍需看視頻。
那么,這種形式到底能賺多少呢?上海市消保委測試的手機從59%電量充到99%電量,一共用了49分鐘,共計賺了2952金幣,約等于0.029元。另外測試了幾次,差不多都是充1個小時3分錢左右。
此外,上海市消保委還試了猜成語賺錢、走路賺錢、聽歌曲賺錢、看小說賺錢等各類賺錢APP,情況也都如出一轍。
上海市消保委認為,這些APP所謂的賺錢更多的是一種噱頭,無非就是吸引消費者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從而提升軟件的流量,并從中獲取流量紅利。消費者須謹慎下載,謹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有些消費者想體驗一下這些賺錢APP,不要有過高的期望,同時務必注意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