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后的新家什么時候能入住?買個甲醛測試儀測測!減肥成果怎么樣?買臺體脂秤稱稱!打開空氣凈化器后,家里的空氣質量怎么樣?買個霾表試試!……為了做到心中有數,越來越多的計量器具進入了消費者的家庭。但是,這些計量器具靠譜嗎?日前,有業內專家指出,由于缺乏針對這些家用計量器具的標準和相關認證,其測試精確度很難保證,測試結果僅可作為參考。
家用計量器具日漸豐富
“我后來覺得耳溫計是最實用的一件嬰兒電器了。”北京消費者李女士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孩子出生后,朋友們陸續送來各種嬰兒電器,其中就有耳溫計。“當時我還有些不以為然,直到孩子第一次發高燒,才知道快速測溫有多重要。”李女士說。
河北消費者蘇先生表示,體脂秤是他最近使用頻率最高的一件家用測量器具。“剛剛開始健身,體脂是必須要控制的,于是就買了個體脂秤。”蘇先生說。
剛剛給孩子的兒童房更換了整套家具的吳女士則在下單家具的同時,也在網上購買了一臺甲醛測試儀。
隨著測量器具的普遍電子化和人們對于生活細節的日益關注,越來越多的計量器具進入了消費者家庭。除了最早的溫度計、濕度計、血壓儀、血糖儀,后來又有了水質檢測儀、甲醛檢測儀、霾表、體脂秤等等。不過,記者調查發現,人們對于測量數據的準確度,普遍心存疑惑。
“我也不知道檢測儀準不準,不過測一下,是想心里有點兒數,隔一段時間再測,看看是不是有變化。”吳女士告訴記者,雖然檢測儀顯示孩子的房間甲醛并不超標,不過她感覺屋里還是有味道,所以暫時沒有讓孩子住進去。
記者在淘寶上搜索甲醛檢測儀,發現網售產品五花八門,售價從幾十元到數百元。有的產品標稱已獲得了國家相關認證。“這種產品測試結果到底準不準,很難進行比對。除非再請專業機構來測試,不過一般人也不會這么折騰。”吳女士說。
驢友小茹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她和朋友們商量自駕去青海。行前打算買一個胎壓表,可是她發現,在網上無論是售價30元的,還是150元的,不管是機械的還是電子的,各個型號的用戶評論都會有不少關于測量不準的差評。而與之比較的通常都是4S店或者輪胎店的胎壓表,誤差少則0.2-0.3bar,多則0.5-0.7bar,“挺嚇人的。在超市買個卷尺,買個彈簧秤,誤差總不會這么夸張吧。”小茹向記者詢問,家用的胎壓表到底靠不靠譜?
部分測量器具準確度不夠
“這玩意兒有時候確實不準。” 網友“已重置”在知乎上發帖稱其購買了一個充氣泵,充氣功能很強大,但是胎壓表卻不夠精確。“試了一下自家車4個輪胎,均顯示胎壓為3.5,嚇我一跳。到4S店一測,說是2.8,也就是誤差0.6-0.7bar左右。”他說。
那么,曾經風靡一時的霾表的準確性如何呢?2017年,原國家質檢總局組織開展了對網售霾表產品的風險監測。共抽取了六大電商平臺的30批次樣品,抽取樣品產地覆蓋北京、廣東、上海等省市,價格從200元到1000元。數據顯示,在現場模擬實驗條件下,30批次樣品中沒有一件樣品能夠達到在所有測試濃度條件下都符合參考標準要求;2018年,《電器》對11款PM2.5檢測儀進行了測試,價格從300-1500元之間,測試結果也是“團滅”。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納米新材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文閣介紹說,大部分霾表產品在實際使用中容易受溫濕度、風速等環境條件的影響,顯示濃度的數值通常不穩定。同時,不少霾表生產、銷售企業夸大了產品參數和性能指標。
2019年2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對市面上的41款、近20個品牌的甲醛儀進行了取樣和檢測,結果顯示:無一批次甲醛檢測儀產品示值誤差符合技術要求,無一批次甲醛檢測儀在設定的檢測環境條件下的重復性符合要求。其中一款產品對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出具的檢測報告動了些手腳,以假的合格數據蓋掉真實的不合格數據。
此外,2020年7月,在知乎上已認證的官方賬號“老爸評測”發布了對價格從59到400元不等的17款智能體脂秤的評測結果。這次評測邀請了11位志愿者,專程奔赴上海,用2臺專業儀器作為對比,結果顯示所有體脂秤都存在一定偏差。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已退休醫生陳大夫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醫院,醫生測試病人血壓、體溫等,均會采用傳統的水銀體溫計、血壓計測量的數據,電子產品數據僅作為參考。
標準和較準規范不能少
采訪中,業內專家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缺少標準和較準規范,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了目前家用甲醛濃度測量儀、二氧化碳濃度測量儀、水質測量儀等家庭測量器具準確度偏低的現狀。
據了解,在日本,《計量法》對于家用測量器具的進口、生產和銷售均有嚴格的規定,符合規定的產品要將“正”標記顯示在直徑8mm以上且易于看清產品的地方,同時,日本經濟產業省自2013年以來便對此類產品開展了試購調查。
專家表示,目前在我國,家庭計量產品還缺少相應的標準和規范,因此對于此類產品的監管也往往無標可依。“我們通過和專業儀器比對的方式,對于家用產品進行測量,發現其準確度不高。特別是霾表、甲醛測試儀,冰箱、空調上的溫度計,空氣凈化器、凈水器顯示屏中的測試結果問題也較多。”國家家用電器計量站副站長李偉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不僅是缺乏相關標準和規范,相較于其他行業,家庭計量器具的計量測試實驗室起步也較晚,技術實力相對薄弱,大大落后于家電行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特別是對比生產過程中對產品性能質量檢測用設備,計量檢測方面的投入就更是相形見絀。他認為,目前,我國家庭計量器具測試實驗室的建設投入明顯低于家電產品檢測實驗室,主要原因在于檢測多是直接效益,而計量則是間接效益,導致行業內存在“重檢測輕計量”的觀念,這是導致計量器具準確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2019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第48號《關于公布實施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要求自2020年11月1日起,目錄內產品未取得型式批準證書的,責令停止制造、銷售和進口,并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處罰,目錄外產品不再實施強制鑒定。記者查閱相關目錄,發現目錄上的產品,絕大部分用于安全防護、醫療衛生和貿易結算,并沒有家用產品。
不過專家指出,不進行強制檢定,并不代表對其質量沒有要求。《公告》中要求,“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非強制檢定和校準的方式,保證量值準確”。
2021年3月23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資委、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特別要求開展制造業計量能力提升行動,構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加快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聯盟建設,培育計量測試等高技術制造服務業,聚焦制造業測不了、測不準難題,加強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加大專用計量測試裝備研發和儀器儀表研制,提升制造業整體測量能力和水平,賦能制造業產業創新和高質量發展。“這將有利于計量測試實驗室的發展和計量監督的實施,更有利于增強中國制造質量競爭優勢,是增強質量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李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