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眼里的垃圾卻可能是別人眼中的寶藏。家電或者3C電子產品維修時更換下來的的舊件對于消費者來說大多是無用的垃圾,而對于提供售后維修服務的企業來說卻可能有著再利用的價值,因此其去留大多不會產生爭議。但是,如果消費者也想留下舊件時會發生什么呢?日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舊件去留引發糾紛
日前,有媒體報道,上海消費者李先生以1.6萬元購買的蘋果筆記本出現故障,拿到官方售后服務網點,花費5123元進行了主板更換。當李先生索要拆卸下來的舊主板時,工作人員稱舊主板需要李先生再支付5000余元購買。在被問及為何要付費時,工作人員解釋說保留舊零件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較低的服務價格。
記者在網上看到蘋果維修服務協議中有這樣的提示:“為了您的最大利益,蘋果將保留被更換的零件或產品作為其財產以為您提供較低的服務價格,同時更換的零件將成為您的財產。如果相關法律要求蘋果向您發還被更換的零件,您同意向蘋果支付更換物品的全額費用。”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不同領域,對于維修舊件的去留,消費者的態度也存在差異。在家電行業,人們的態度更加“佛系”。“換下來的舊件對我完全沒用,留下來也是當垃圾處理,所以維修師傅能帶走當然更好了。”北京消費者張女士說,不僅僅是舊件,她家里安裝平板電視時,由于選擇了付費掛件,廠家隨機附送的簡單掛件就沒用了,雖然被師傅留了下來,但最后也是被她當做垃圾處理了。“賣廢品不值多少錢,不賣還占地方,不如早早扔到可回收垃圾桶里。”張女士說。河北消費者陳先生也表示,車輛維修保養的時候,4S店的工作人員都會詢問是否保留舊件。另外,家里的凈水機修過一次,維修師傅也主動問舊件是否需要保留。“我一般都會回答不需要了。”陳先生說。
但是對于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尤其是主板等關鍵零部件,有的消費者會有不同態度。一部分消費者認為手機、電腦等智能產品里都保存了大量的個人信息,因此自己保存或者銷毀更加放心。
由于消費者的態度不同,記者調查發現,近幾年因舊配件歸屬問題引發的消費糾紛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領域。比如《荊門晚報》曾報道,當地消費者劉女士的手機在包修期內,更換主板后維修店留下了舊件,劉女士索要不成,投訴至當地消費者組織。
舊件處理協議有差別
在因舊件去留發生消費糾紛時,維修機構往往表示,這是依照維修服務協議執行。那么,各品牌的服務協議對此都是如何規定的呢?
記者首先致電海信售后服務熱線。熱線工作人員答復說,如果是在包修期內的免費維修,舊件是需要返廠的。但如果是保修期外的付費維修,舊件歸消費者所有。
此后,記者又先后詢問了美的、TCL等家電品牌的客服熱線,均得到了相同的回答。
“目前在家電領域,這可以算是行規。”中國家電維修服務協會副會長王巖告訴記者,由于是免費維修,維修師傅需要用舊配件置換庫存的新配件,因此配件是歸企業所有,但是在包修期外的維修,新舊配件都是消費者付費購買,因此都歸消費者所有。
此外,記者還向聯想筆記本電腦及華為手機的售后服務網點進行了咨詢。聯想筆記本電腦服務網點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是包修期內的產品,舊件消費者是不能帶走的。如果是包修期外的產品,又分兩種情況:對于消費者全價維修的,舊件消費者可以帶走;對于置換的,由于更換新件的價格會有所優惠,所以舊件就不能帶走了。比如型號為Lenovo ideapad MilX 510-12ISK的超級本,更換主板的價格是2959元,如果留下舊件,那么折后價格是1600元左右。“具體是多少錢,還需要師傅根據主板情況而定。”這位工作人員表示。
華為售后服務網點的工作人員也表示,消費者是否保留舊件會影響到包修期外產品配件更換的價格。比如華為P40手機256GB的主板,如果消費者要帶走主板,更換配件的價格是2135元,如果不帶走,價格是1509元。
專家觀點存差異
“舊件的去留,主要是根據《民法典》關于物權的規定。”王巖舉例說,消費者購買了冰箱,那么整個冰箱,包括冰箱上的各個零配件都歸消費者所有。包修期內免費更換后,消費者仍然擁有的是一個完整的冰箱,只不過是用舊件置換了新件,所以舊件不歸消費者所有。而包修期外,消費者付費購買了新件,所以新件舊件都應該歸消費者。
王巖表示,我國家電企業長期以來采用提供免費服務來拉高服務門檻的方式開展市場競爭,久而久之,讓消費者像前文所述劉女士一樣,認為服務理所當然是免費的。這其實不利于新型服務行業的發展,也不利于消費體驗的提升。他說:“一定要讓消費者了解到,服務和產品一樣是有價值的,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一樣是值得更好的價格的。”
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呂來明認為:“定價是否合理是另外一個問題。如果企業對于不同方式的配件更換進行了明碼標價,并以顯著方式對消費者進行了提示,就應該按照約定執行。否則,舊件就應歸消費者所有。”
“企業之所以要保留舊件,是因為舊件對于企業仍然有利用價值。”北京市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蘆云認為,消費者付費購買了新件,那么舊件自然也歸消費者所有。消費者是否保留舊件影響到配件更換的價格,是因為企業已經將舊件的價值進行了折抵,但是比如在蘋果的服務條款中,并沒有對此進行說明,而是稱“為您提供較低的服務價格”,這其實是對服務價格和舊件折抵價格這兩種概念的混淆,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侵害。企業在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前,應該明確說明新件的價格和舊件可折抵的價格,讓消費者進行選擇,而不是聲稱其提供了價格更加優惠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