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鐘生活圈將是什么樣?居民在家手機一鍵下單,購物、送藥、取快遞、送餐、家政等服務即可送上門;在小區15分鐘生活圈中,你就能享受到居家養老、托幼、健身、教育等服務……
近日,商務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擬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將進一步科學優化布局、補齊設施短板、豐富商業業態、壯大市場主體、創新服務能力、引導規范經營。
所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為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為目標,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
近年來,我國社區商業發展迅速,便利店等零售業態加快布局,社區生活服務中心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但與此同時,也存在商業網點布局不均、設施老舊、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亟待解決。
政策利好社區商業
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便利店成為居民生活的重要一環。人們打開地圖搜索附近便利店,一公里范圍內就可能有大大小小幾十家便利店,其中不乏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畢馬威聯合發布的《2021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便利店門店規模達到19.3萬家,其中傳統便利店14.4萬家。商務部要求2022年全國品牌連鎖便利門店力爭達到30萬家。
連鎖便利店便利蜂相關負責人對《中國消費者報》表示,未來便利蜂將在1800多家門店的基礎上,為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打造更為便利的“15分鐘生活圈”,為三四線下沉城市的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和產品。
“新業態離不開數字化的布局和支持,可以預計,包括便利店行業在內的新零售市場會進一步布局‘數字化’,并提高行業發展效率,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產品”,上述負責人表示,在政府鼓勵和支持下,勢必會有更多品牌加入到便利店行業中來,這無論是對便利店行業還是消費者都是利好。
與此同時,快遞代收點紛紛向社區一站式生活服務平臺轉變,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多元化。除了代收代寄快遞外,網點還可以提供其他便民服務。比如圓通旗下的媽媽驛站增加了生鮮、日用品等零售業務;順豐旗下驛收發除了快遞收寄外,其業務范圍還包括送水、團購、送餐等便民服務;菜鳥驛站也開始瞄準社區服務,將為社區居民推出更多增值服務,如洗衣、零售、回收等。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采訪時表示,社區商業應逐漸形成“智能化、有溫度、共享式、新時尚”的社區生活第三空間。通過數字經濟加速賦能社區商業轉型升級,優化運營、智能決策、創造客戶價值、優化組織,呈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前置倉智慧物流、無接觸配送等智能化發展趨勢。未來的社區商業不僅是智能化商業,也是有人性關懷、人文情懷、消費者互動、親情式服務的商業。
助力社區養老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僅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
通過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完善社區養老設施配套建設,強化社區公共醫療服務,優化并豐富當前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將大大改善當前養老服務市場供需失衡的窘境,讓老年人在居住地周邊就能享受到居家養老服務。
友鄰出行創始人、物業和社區經濟分析師黃昇對《中國消費者報》表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能夠極大節約消費者時間成本和生活成本。社區商業業態的不斷豐富,也為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提供了硬件設施。
吃飯問題是老年人的首要需求。北京市西城區先后建設養老助餐點230個,社會化餐飲企業、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共同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今年,還試點依托智慧助餐平臺,拓展養老助餐服務模式,實現線上團餐、到店就餐、送餐上門,滿足老年人的不同服務需求。
3月11日,北京首個養老助餐數字化試點正式啟動,首批納入試點的養老驛站及經營企業與外賣平臺餓了么正式簽約。據悉,參與首批試點的驛站包括西城區的3個街道、4家企業的6個站點,覆蓋老年人總規模預計超過萬人。
據了解,驛站輻射范圍內的老年人均可在驛站工作人員幫助下下單,或者自己使用APP在專用入口進行線上點餐。老年人可以選擇無需支付配送費的線上團餐或自主選擇驛站周邊3-5家經篩選的餐廳。
“為了讓老年人能經常更換口味、滿足老年人更多元化的需求,同時也為了強化供應商監管,每家驛站周邊可選擇的供應商預計將實現每月一更新。”餓了么高級總監梁東表示。
社區商業業態多元化
近年來,我國社區商業發展迅速,便利店等零售業態加快布局,社區生活服務中心等集聚眾多民生服務,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
除了社區商業中心為周邊居民提供服務,社區小店業態作為最貼近消費者的業態,也在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中充當著重要角色。
賴陽認為,社區商業業態在逐漸擴展。不僅要滿足社區居民休閑、健康、社交、娛樂、購物等個性化、多樣化、特色化擴展消費需求,也要為居民提供特色餐飲、時尚購物、休閑娛樂、教育培訓等品質生活消費服務。比如,特色餐飲業態包括正餐、快餐、休閑餐、特色餐飲店、社區食堂等,強調體驗化、時尚化、品牌化,滿足居民餐飲需求;時尚購物業態包括精品服飾店、鞋帽配飾、趣味禮品、日用品、化妝品店等,滿足日常時尚購物消費需求;休閑娛樂業態包括休閑書吧、特色咖啡、文創體驗、兒童娛樂、DIY工坊、鮮花綠植、運動健身房、寵物服務站等,滿足居民文化休閑娛樂功能;教育培訓業態包括書法培訓、英語培訓、藝術畫室、舞蹈培訓、兒童職業體驗館等,滿足兒童教育和成人職業培訓需求。
賴陽建議,各大城市要根據自身發展階段不同,在發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上的側重點也要有所不同。一線城市可在如何打造更時尚、新型的生活圈上發力,把傳統的社區便民服務圈變成新型時尚的社區生活消費圈。而三線城市可以更多考慮從生活圈基本功能業態,以及商業設施的布局和完善方面著手。(王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