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促銷季持續時間長,交易規則更為復雜,為集中整治網絡市場突出問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部署開展了針對6·18促銷季的網絡專項監測。
數據顯示,此次總計監測上海市網絡主體902181家,發現涉嫌不合規線索117條,其中涉及違法廣告占82.05%,不正當競爭占13.68%,商品經營資質信息異常占4.27%。監測發現化妝品虛假宣傳問題頻現,少數直播購物存在虛假促銷行為。
據介紹,此次監測涉及拼多多、天貓、京東等國內主流電商平臺,聚焦電器、保健品、化妝品、鞋服等社會反映集中、關系公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重點行業商品,重點監測大促期間商家可能出現的虛假宣傳、虛假促銷、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
監測發現化妝品類產品在銷售宣傳時存在較多問題,如普通化妝品使用“皮膚解毒劑、抗炎舒敏”“全面抗炎”“美白祛斑”等醫療用語宣傳,涉嫌違反了《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化妝品標識管理辦法》《廣告法》相關規定。
同時,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對開展直播的重點商品進行了深入監測,發現絕大多數店鋪的直播都能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介紹商品,仍有極少數主播在直播時主觀蓄意通過宣傳“正在開展限時限量促銷活動、活動即將結束、即將恢復原價”等虛假促銷的方式誘導消費者下單,以達到提升交易量的目的。
據悉,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已及時把監測線索下發各區市場監管局,并指導開展調查核實,依法處置。
消費提醒
理性對待促銷宣傳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網購時盡量選擇自己熟知的誠信度高的平臺,注意查看網站上所公示的各種亮證亮照標識。理性對待促銷宣傳,盡量選擇正規的官方旗艦店,通過貨比三家搞清商品真實信息,注意識別正規的網上促銷打折行為和欺詐行為,不要盲目追求低價,因小失大。
在實際交易中注意掌握店家的促銷規則及隱藏的霸王條款,避免商家利用格式條款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謹慎選擇甄別交易對象,注意識別一些“臨時上線”的某些網絡購物渠道,注意防范缺乏第三方支付平臺做保障的購物平臺,一定要拒絕微信朋友圈中私下轉賬個人間交易,這類交易存在較大消費安全隱患,而且消費者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尤其要注意,無論通過何種方式購物,消費者都應保留交易中聊天記錄、購物頁面、促銷宣傳、支付憑證、快遞單等,以便出現糾紛時及時有效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