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中國汽車業在智能網聯汽車的推廣應用方面獨樹一幟,引領著行業的變革方向。事實上,這一成就的取得,與中國消費者年輕、多元而開放的態度密不可分,這為新技術的應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5月13日,市場研究機構J.D. Power(君迪)和《環球時報》聯合發布的“2021年中國消費者自動駕駛信心指數調查”(以下簡稱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信心指數為50分,比美國消費者高39%(美國為36分),這說明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度更高,對自動駕駛的信心更強。
在品牌認知度和信任度方面,國內科技公司名列前茅。關于中國消費者對于目前市場上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方的品牌認知度調查中,華為、百度位居前列。華為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的先進技術形象最為領先。而考慮到之前的自動駕駛事故和中國路況的復雜性,中國消費者對國內科技公司的自動駕駛技術信任程度更高,對國外汽車廠商和國外科技公司的自動駕駛技術信任度較低。
近年來,自動駕駛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頻發的意外事故讓這一新技術成為了消費者心中難以消解的顧慮。
調查顯示,質量和可靠性(32.5%)以及在日常場景下的技術可行性(28.8%),是影響消費者信心的最主要因素。毋庸置疑,安全是消費者接受無人駕駛的先決條件。同時,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的顧慮還包括可能發生的技術故障、黑客攻擊的可能性、車輛乘客安全、事故責任等。
與此同時,加強自動駕駛技術的公眾科普、教育和體驗也十分重要。86%的被調查者從未體驗過自動駕駛功能,3%的被調查者經常會使用自動駕駛功能,后者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信心要高于前者。這充分說明,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了解和使用越多,購買信心就越高。
總共: 1頁
初審:杜亞男/二審:湯娟/終審:馮波
作者: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