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辛巴糖水燕窩”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此后,辛巴公開承認在直播間推廣銷售的“茗摯”碗裝風味即食燕窩存在夸大宣傳,實為一款燕窩風味飲品。
去年12月23日,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處理結果,由于直播帶貨過程存在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的規定,對辛巴團隊所屬公司和商品品牌方分別處以90萬元和200萬元罰款。
孫燕明 攝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及廣告的推動,燕窩產品成為了人們趨之若鶩的對象。從干燕窩到傳統即食再到鮮燉,燕窩市場規模不斷擴容。然而,由于缺乏行業規范,各廠商資質參差不齊,對相關燕窩產品,消費者常常難辨真偽。
“燕窩產業亟待建立信用體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研究員吳崇明指出,實現燕窩的可追溯將降低檢測成本,保證燕窩質量,實現從燕窩采集、運輸,到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透明化,使不法商家無孔可入。
燕窩產品亟待優化創新
近10年,我國燕窩市場呈現先蕭條而后逐漸繁榮的發展軌跡。
2011年,由于受血燕風波的影響,燕窩銷售遇冷,燕窩市場陷入不正常的低價狀態;2013年,中國燕窩溯源管理服務平臺上線運行,有力促進了燕窩市場的發展;2014年至2019年,我國食用燕窩年進口量從3.09噸增長到183.2噸。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迄今,我國燕窩相關企業中已達6400家,有35%的相關企業為個體工商戶。同時,六成以上的燕窩相關企業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下。
《2019年中國燕窩行業白皮書》顯示,燕窩整體市場規模約3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
吳崇明認為,目前,雖然燕窩產品種類多樣,但大多數產品具有同質化和相似性,消費者長期面對這些產品會產生視覺、味覺疲勞。今后,要保持消費量快速增長,擴大燕窩產品的銷售范圍,就必須對燕窩產品的形式、味道、色彩等進行優化創新,激發廣大消費者的消費熱情。
應對燕窩及加工品分等級
吳崇明指出,近年來,由于燕窩具有一定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高昂的價格,摻雜使假現象日漸增多。
有些違法分子采用刷膠掛漿方式造假,將瓊脂、銀耳、卡拉膠、紅色海藻、豬皮、雞蛋白、明膠、大豆、大米、牛奶、淀粉、魚膀胱等物質添加到燕窩中,降低燕窩純度,增加燕窩重量,使其結構變得緊致美觀。
同時,還有些違法分子采用粘碎增重方式造假,將隨燕毛脫落的燕碎進行處理后,利用燕窩自身的黏性重新粘回燕盞底座;使用草燕等劣質原材料加工混入燕條、燕碎中,很多劣質燕窩被混入名貴燕窩中以次充好。
吳崇明建議人們分辨燕窩真偽可采用“一看二聞三拉四燒五燉”的方法。同時,還可以通過理化鑒別、光譜鑒定、色譜鑒定等專業技術手段進行更準確的鑒定。
據介紹,真燕窩為絲狀結構、半透明狀,而假燕窩大多呈片塊結構;真燕窩有獨特馨香味,沒有濃烈刺鼻的氣味,而假燕窩有魚腥味,或刺鼻味,或油膩味;取一小塊燕窩用水浸泡,松軟后取絲條拉扯,真燕窩富有彈性,假燕窩彈性差或無彈性;真燕窩燉后帶有蛋白清香味、晶瑩剔透,口感富有彈性,而假燕窩燉后有魚腥味、明膠味,口感沒有彈性。
吳崇明表示,由于受加工條件的影響,導致燕窩原有形狀改變,因此不利于真假辨別。通過一種方法不能準確判斷燕窩真假,可以多種方法相結合,從而更好地分辨燕窩真偽。
吳崇明認為,我國應對燕窩及其加工產品劃分等級。無論直接進口燕窩加工制品,還是進口毛燕之后再加工,都應該劃分不同的等級。同時,要求燕窩貨源國家根據產地環境劃分等級,明確哪些產區能產出高品質燕窩,對出口國經銷商也應劃分等級。
部分消費者存在認知誤區
吳崇明認為,近年來,燕窩及其相關產品受到市場追捧,但很多消費者存在一些認知誤區。
不少消費者認為,越貴的燕窩品質越好。其實,售價高的燕窩仍然存在摻雜使假的風險。
也有消費者認為,燕窩越白、顏色一致就是好貨。事實上,燕窩有紅色、黃色、白色等顏色,并非越白越好。相反,如果不是自然白色,有可能經過硫熏漂白處理,食用后反而不利于身體健康。
現在市場上的即食燕窩產品很多,這種產品是用燕窩原材料進行一定加工處理而成,方便食用、攜帶和保存。但是,由于即食燕窩失去了原有性狀,不容易辨別真偽,更容易摻雜使假。
雖然食用燕窩對皮膚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對孕婦、產婦有一定好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燕窩并非適用所有人群。例如,體質較寒的孕婦、對蛋白質過敏的人就不適宜吃燕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