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上海發布首批10項“上海標準”。如何在首發效應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上海標準”工作推進力度、如何助力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3月2日上午,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召開“上海標準”工作座談會。多位標準化工作資深專家,有關部門、行業企業等積極建言獻策。記者獲悉,下一步,將在數字化轉型、科創中心建設、金融中心建設、民生等方面培育相關標準。
會議現場
使“上海標準”成為國際標準
加強標準國際對接,推進標準制度型開放,是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經驗做法,“上海標準”也要成為制度型開放的載體。“建議鼓勵更多行業頭部企業以國際視野牽頭制定并推動實施類似標準。”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眾表示,上海清算所牽頭制定的上海清算標準,獲評“上海標準”后短短2個月,已有4家原先堅持使用自主披露模板的機構開始采用,至今,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系統重要性金融基礎設施均已按照該標準進行量化信息披露,覆蓋全球市場業務規模95%。
“上海標準”是上海的,也是國際的。一方面,要依托技術優勢、產業優勢,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更多上海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另一方面,要歡迎外資企業、國外標準化機構等合法平等參與“上海標準”制定,提升“上海標準”國際認同度。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主席、“上海標準”評價委員會主任委員沈遠東建議,上海要加強與相關國際標準組織合作,要積極吸引國際標準組織技術機構及國外標準化機構分支機構落戶,集聚更多“上海標準”國際化的技術資源。
“上海標準”產生需要全社會加強標準化工作意識,需要有運作有效的標準化工作機制,進而形成各方合力。”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輪值總裁、國際電工委員會人員電氣運輸設備技術委員會(IEC/TC125)主席吳小東說,首先國際國內標準化技術資源應充分利用,實現國際國內標準同步,其次要將標準化技術資源與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充分對接,實現“創新鏈”“標準鏈”“產業鏈”緊密結合。
打造數字治理領域的“上海標準”
“上海標準”要服務上海城市發展中心任務,要踐行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當前,數字化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將深刻變革全球生產組織和貿易結構,重新定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面向未來塑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舉,在推進全面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上海標準”應充分發揮好基礎性、引領性作用。
同濟大學工業4.0實驗室技術總監、國際自動化協會(ISA)“雷蒙德D.莫洛伊獎”獲獎專家陳德基說,在數字領域,標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數據交換標準的推廣是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走上快車道的關鍵。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劉迎風指出,上海正在著力構建公共數據新要素標準體系,并推動數字治理標準應用落地,融通數據采集、協同、共享、應用等各流程環節,打造一批數字治理領域的“上海標準”。
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上海奧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華黎指出,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發揮標準引領作用的重要力量,要推動企業敢于將技術產品成果融入企業標準、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甚至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實現創新成果的標準化,把標準引領落到實處。希望能建立溝通的渠道和平臺,幫助企業贏得更多的參與機會,真正體現上海企業的技術自信。
此外,多位專家還就加強“上海標準”宣傳、培育、推廣應用等工作,就加大標準化工作政策支持力度,做好標準化工作頂層設計,加強標準化人才培養等提了意見建議。
多項上海標準正在培育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透露,目前正在培育多項相關標準,涉及數字化轉型、科創中心建設、金融中心建設、五型經濟以及民生等方面。如新能源車輛信息聯網管理地方標準(標準已制定)、知識產權評議技術導則地方標準、網絡直播營銷品控規范標準、城市軌道交通衛生規范地方標準等。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陳學軍表示,充分認識“上海標準”對于助力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對于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上海將按照新發展階段新發展要求,按照上海城市定位,制定及實施新一輪上海標準化戰略,以“上海標準”為著力點,明確上海標準化工作愿景使命及目標任務,同時各行業企業也要把標準化作為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具。
同時,將進一步完善上海標準化工作機制,結合產業協同創新發展要求,及時將上海技術優勢、產業優勢、管理優勢及時轉化為“上海標準”優勢。將更有力推進“上海標準”標識制度實施,按照廣泛發動和重點培育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在數字化設計和制造等數字基礎和應用領域,技術交易服務、金融服務、高端制造等領域以及民生等領域,爭取培育更多“上海標準”。
此外,將會同有關方面共同推廣“上海標準”應用,通過政府監管采用,上位標準采用、檢驗檢測資質認定應用、國內外技術合作及貿易合同應用、標準外文版等方式,推動更多“上海標準”在國內成為中國標準,走出去成為事實國際標準、成為標準制度型開放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