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節將至,這是一個不一樣過法的新年。在疫情防控倡導就地過年的大背景下,很多人選擇了留在外地過年。非必要不離開,非必要不返鄉。無論是出于全國疫情防控的需要,還是基于個人和家庭生命健康安全考慮,就地過年都是理性而現實的選擇。留在異鄉過年,是顧全社會大局的行為,體現的是公民的社會責任。
家鄉的味道,滿滿的鄉愁。置辦年貨,浸潤著中國人的特殊情感。線上趕大集是今年人們置辦年貨的新方式。年貨流動代替人員流動,降低了人員流動或聚集可能帶來的防疫風險。所幸,記憶中年的味道,在網上幾乎都能輕松找尋得到。這不,為了過年,在網上買了各種各樣的年貨,湘西的臘豬蹄、邵陽的豬血丸子、山東霜后大白菜、山西沁州黃小米……一張張年貨清單里,透露出濃濃的鄉情,力求年夜飯還原家鄉的味道。
人不動,年貨動,讓年味不減,讓春節更安康。商務部會同多部門共同指導開展的 “2021全國網上年貨節”,自1月20日啟動以來,多個電商平臺持續成交火爆。滿溢年味的包裹,跨越千山萬水,將家鄉的年味帶到了異鄉。消費新業態的成長與新模式的更迭,凸顯出不斷迸發的創新活力。發揮互聯網優勢,加強電商抗疫保供,不僅滿足了群眾節日消費需求,更活躍了節日消費市場。
遠在異鄉的人們,紛紛去互聯網平臺找尋記憶中的年味。線上年貨市場銷售一片紅火,呈現出的不僅有濃濃年味,更有咱中國人的鄉愁情結。無論相隔多遠,家鄉的年味總在游子心中,新電商平臺拉近了我們與家鄉的距離。在家鄉的味道中,異鄉人記得住鄉愁,可以一解思鄉之苦。人雖然回不了老家,只要家鄉的味道猶在,年味就在,鄉情就在。仿佛已經置身家鄉,和親人們一起,共享歡樂時光。
年貨流動,是年味,更是擔當。為了疫情防控,今年大家暫時犧牲了親情和與家人團聚的時光。讓所有就地過年的人們,都能過一個溫暖開心的年,安心放心留下,充滿信心打拼,是我們的共同期待。很多地方推出了“留崗紅包”,很多企業發放了“過年紅包”,一些互聯網平臺也準備了“百億補貼”之類讓利活動,大家都在盡一份力,目的就是要讓異鄉人暖在身邊、年味不減。愿每一個留在異鄉過年的人,都能享受到家鄉味道,都能被社會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