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一部手機,在短視頻平臺上不停點贊就能有收入。”近兩年來,一種專門給短視頻點贊為主要工作內容的網絡兼職,以 “輕松賺錢”“月入過萬”等噱頭,讓不少人心動。記者近期調查發現,所謂“點贊”兼職,背后暗藏著平臺誘導他人充值會員、拉人頭發展下線等行為,一些手法近似于傳銷。
“抖音、快手點贊賺錢,點贊2元一條,點贊+關注5元一條,點贊+關注+評論10元一條”……這樣的兼職招聘廣告的確很誘人。畢竟,這樣“工作”可以輕松賺大錢。但是,能夠“輕松賺錢”的背后很有可能是陷阱。比如,因短視頻平臺點贊兼職這一噱頭而遭受經濟損失的案例不勝枚舉,關于這類平臺圈錢跑路、“割韭菜”的投訴層出不窮。
具體來看,虛假流量背后實為拉人頭,其背后的套路就是誘導用戶高價充會員,招聘實為拉人頭發展下線,這種行為范圍隱蔽監管難,頻繁更換“馬甲”維權難。不少APP在被用戶舉報或被監管部門查處后,注冊空殼公司迅速更換軟件名稱,改頭換面再次欺騙新的使用者,由此可見,其給市場帶來的風險。
更值得警惕的是,刷贊淪為傳銷新“馬甲”。以涉案的相關APP為例,有的APP以會員拉人頭有額外獎勵和分紅的方式,誘使部分會員為獲取更多返現,將親戚朋友拉入該APP注冊充值,逐步形成了一個具有傳銷模式的電信網絡詐騙平臺。這樣的模式,不僅具有迷惑性,且難以防范,而其危害同樣不能小覷,須加強治理。
針對上述現象,個人的防范是首要的。一方面不要輕信平臺宣傳的高額報酬;另一方面對拉人頭、收益與下線掛鉤等情況,更要提高警惕。同時,也須增強法律維權意識,比如,在涉及充值情況時,就有必要保留相應證據,一旦發現被騙,及時向相關部門進行投訴維權。
對于這樣類似傳銷模式須加大監管力度。各級公安、司法、網信等部門要加強協作聯動,迅速行動,經常性開展工作,全鏈條、全方位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行為,用法律重典打擊網絡詐騙和網絡傳銷犯罪,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同時,也要加強網絡安全宣傳力度,強化網絡詐騙的法治宣傳和案例宣傳,讓公眾了解電信網絡詐騙手段的多樣性,提高公眾的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
此外,針對視頻博主為追求人氣而盲目刷贊的行為,相關短視頻平臺應建立大數據監控機制。值得注意的是,各地針對以短視頻刷贊賺錢為噱頭的APP,已經開始有針對性的查處。對此,各平臺更須嚴格落實各項法律法規,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依法加強對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監測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及時發現、辨識虛假信息和傳銷操作,不能讓平臺成為詐騙犯罪的溫床。這既是對受眾的負責,更是對自身發展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