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2020年的國內汽車市場,“跌宕起伏”最合適不過。
進入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整個汽車市場發展節奏。新車市場銷量大幅下滑、汽車企業市場表現不如預期。多重不利因素導致業內對車市表現普遍持悲觀態度。
出人意料的是,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刺激汽車消費政策接連出臺,國內車市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迸發出新的活力。汽車企業主動轉變營銷策略,針對消費者需求和市場發展規律積極布局,使2020年汽車市場依然值得期待。
汽車銷量同比、環比雙增長,是近幾個月國內汽車市場交出的成績單。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國內新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長近10%,出現了業內期待的翹尾行情。
復工復產助推經濟復蘇
汽車企業積極復工復產。資料圖片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汽車產業被迫按下暫停鍵,各大車企何時盡快復工復產,不僅關系到產業健康發展,還直接影響著國內經濟運行情況。
推動車企復工復產是實現車市穩定的重要因素。
自2月10日開始,包括上汽通用、東風日產、長安福特、一汽-大眾在內多家車企復工或部分復工。之后,長城汽車、蔚來汽車、比亞迪汽車宣布部分復工,且視具體情況開啟遠程辦公模式。
受疫情影響,汽車企業的復工之路并不平坦,面臨著生產和保障員工健康的挑戰。
得益于疫情防控得力,汽車市場開始出現明顯復蘇跡象。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研數據顯示,4月10日,門店復工率達到99.7%,綜合復工率為76.49%,已基本能夠滿足消費市場需求。
與此同時,汽車企業積極行動,持續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以強大的行動力踐行了企業社會責任。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出現醫用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短缺現象。為了解決各地“一罩難求”的現象,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集團等發揮其生產制造優勢,聯合供應商轉產口罩、消毒液等重要物資,及時為抗疫助力。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市場對救護車,尤其是防護級別更高的負壓救護車需求量也隨之提高。與普通救護車不同的是,負壓救護車整體裝配工藝較普通救護車更為嚴格,屬于特殊的醫療裝備,能夠有效阻隔病毒、防控疫情。
江鈴汽車是首批向火神山醫院交付負壓救護車的企業,先后發出100多臺福特全順負壓救護車前往抗疫一線。
奇瑞瑞弗特種車輛技術有限公司的職工從大年初二起全線開工,克服春節假期人手緊缺、物流不暢以及底盤等核心配件缺乏的困難,每天加班趕產13-14個小時,按時交付車輛。
在這場全民阻擊戰中,汽車企業充分挖掘產業鏈的潛能,為疫情防控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葉庭文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醫療防護物資短缺局面,汽車企業應充分利用好自身優勢,以滿足當前對防護物資的迫切需求。
負壓救護車為抗擊疫情一線送去“鎧甲。資料圖片
滿足消費者需求是王道
國內汽車市場日漸恢復元氣,離不開汽車企業的不懈努力。
隨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消費者對車內空氣質量問題愈加重視,也引發了汽車行業對于車內空氣質量和車內健康的關注。
為了回應行業和消費者的需求,吉利汽車、沃爾沃、北京現代、比亞迪汽車、東風小康、一汽轎車等多家國內外主流車企在第一時間推出了N95級汽車空氣凈化系統和健康車型。
為促進汽車產品在健康防護領域更快發展,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旗下的華誠認證發布了關于汽車空調濾清器最新分級認證規則,將級認證產品劃分為5個等級,其中“車規級CN95空濾”為最高等級,要求對直徑0.3微米顆粒物過濾率達到95%以上,比原有行業標準提升了1/4以上。該認證從更加全面的角度,評價車輛的車內空氣質量水平和優化能力,為消費者選車購車提供幫助。
除了配置高效防護系統凈化系統外,負離子技術可以進一步凈化空氣,但由于技術水平和成本所限,目前新車市場上帶有負離子凈化系統車型大多以20萬元以上車型居多。
為更好滿足消費者對車內空氣質量的需求,一些合資品牌也針對中國消費者推出了專屬車載空氣凈化系統。
比如,沃爾沃旗下多款車型都搭載了CLEANZONE清潔駕駛艙,主要包括車內空氣質量控制系統、專為中國定制的加強型活性炭多重過濾器、可視化帶插入式空氣質量傳感器的APP等配置。林肯汽車在最新上市的車型上配備了AAR座艙“新風管家”系統。它采用包含預過濾層、超細纖維層、活性炭層、支撐層在內的四重過濾結構,可有效過濾 96%的PM1.0,吸附正丁烷、甲苯、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
從為車輛“戴上口罩”升級為“醫用口罩”,一方面印證了車企的技術實力,也反映出車企對消費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應。
為給用戶全面營造健康安全的車內環境,吉利汽車研究院公布了“全方位健康汽車”項目整體規劃與階段性目標,將涵蓋一鍵殺毒、車內生化防御、生命體遺留輔助提醒與保護等30余項子技術,讓用戶盡早享受具有病毒防護、智能守護、情感陪護的健康移動空間。
廣汽傳祺也宣布要打造屬于自己的“健康汽車”,從車輛內部抑菌、防病毒、提高空氣質量等方面進行著手,并從VOC和氣味散發特性兩個角度對造車原材料進行篩選。
從簡單追求車內空氣質量,到更高標準的環保汽車,再到如今的健康汽車,在技術迭代升級過程中,汽車早已超越出行工具的基本使用范疇。
疫情強化了消費者的健康理念,“健康化”將成為汽車新四化后的又一新思路。汽車企業率先開始打造“健康汽車”,無疑搶占了市場“藍海”,為企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也贏得了不錯的口碑。
云發布云售車試水線上
疫情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變化,包括在線教育、云辦公、遠程會診等在內的多種服務模式提前到來。
而汽車業也不甘落后,新零售花樣翻新。360°全景看車、VR智能展廳沉浸式看車、官方平臺掌握最新資訊……梅賽德斯-奔馳、一汽-大眾、一汽豐田、東風日產、長城汽車等30余家車企推出24小時線上購車服務。
消費者無須擔心感染病毒的風險,在家便能通過不同渠道實現多種方式在線看車選車。
一些車企也利用視頻直播等新的傳播方式宣傳新車,探索汽車新零售手段。一直以來尋求差異化競爭的汽車企業集中瞄準了時下最為熱門的線上直播形式,試水線上新玩法。
2月份以來,一汽-大眾、一汽奔騰、長城汽車、威馬推出近百場直播,銷售顧問變身主播,讓消費者直觀了解汽車精巧的細節設計與獨特智能體驗。
特殊時期服務政策加上借助國內火熱的視頻直播形式,這種貼近主流消費人群的方式受到業界好評,這也加快了汽車流通領域的線下線上融合。各大車企主戰場已從線下轉移至小小的直播間內。
一場場線上新車發布,讓汽車線上營銷地位快速提升,完成了從替補到不可或缺主力身份轉換。疫情發生,促使汽車企業開拓更多全新的線上營銷方式,吸引消費者關注。
當然,現階段線上發布新車能夠達到多大傳播效果,還需時間給出答案。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坦言:“車企應更看重線上直播未來發展潛力,而非眼前利益。”
因此,在充分發揮線上優勢同時,摸索出一套線上線下聯動結合體系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汽車營銷模式才會發生一個質的提升。
無接觸服務讓消費者更放心
突然而至的疫情成為中國汽車服務水平的一次大考。
車輛質保延期、免費取送、免費救援、延長車貸還款期……為應對疫情,各大車企紛紛推出多種形式的售后服務項目,保證客戶無論是否到店,都能享受到安心、便捷、高效的服務。
“市場越是到了艱難時刻,越是要求各大車企在售后服務領域拿出應有的態度滿足消費者需求,這不僅是一句口頭承諾,更影響著自身的長遠發展。”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后市場專家楊非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疫情的到來給所有汽車企業提供了一次全新的思考機會,售后服務成為汽車企業競爭核心的判斷已經得到驗證。
疫情發生以來,廣汽本田、長城汽車、領克汽車、沃爾沃等多家汽車企業為抗擊疫情推出多項專屬服務,包括對客戶車輛提供消毒服務、發布防疫注意事項、提供遠程辦理業務等在內的多項售后服務舉措。
非常時期,消費者在維保及車輛故障時的保障顯得尤為重要。不少品牌大力拓展線上服務平臺及渠道功能,最大限度減少客戶外出車輛保養及選購新車的次數及時間,給予了消費者極大的便利與安全。
據記者了解,捷豹、路虎品牌為客戶提供全天候(7×24小時)在線咨詢,幫助客戶解決車輛相關問題,確保在疫情面前服務不減,讓消費者所享的服務品質始終如一。
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只需將車輛鑰匙遞交給4S店的專業人員,即可享受完整售后保養流程,在節省時間的同時,也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期間維保的潛在風險,充分保障了消費者權益。
為最大程度地減少客戶出行,針對有保養和保修服務需求的客戶,寶馬、林肯等品牌經銷商為客戶提供省時、省力、放心、安心的免費上門取送車服務。
楊非表示,以往調研發現,消費者距離店面較遠是人們不愿前往4S店做售后服務原因之一。而傳統4S店利用這個時間節點改變此前被動服務模式,主動滿足消費者需求,自然會收到良好的消費者體驗反饋。
刺激政策見效車市持續回暖
車市回暖促使汽車企業加快了新車投放的節奏。資料圖片
疫情發生后,國內汽車市場對于產業政策出臺的呼聲日益高漲,近期各地也陸續推出多個推動汽車產業發展、刺激汽車消費政策,為改變車市下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早在2月份,工信部便印發了《關于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業復工復產,努力實現今年工業通信業發展目標任務。在大力促進市場消費提質擴容方面,明確提出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
3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等23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為推動車市增添了一份“助燃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認為,疫情對汽車行業影響是階段性的,從國家層面穩定汽車消費,到以地方財政為支撐推動汽車消費發展,在雙重利好政策推動下,后期汽車補償性消費需求有望顯著增加。
與此同時,各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推出政策措施提振汽車消費。
新能源車已成為國內汽車市場的重要成員。今年7月,工信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此后在山東青島、四川成都、江蘇南京、海南海口和云南昆明共五地舉辦了新能源車下鄉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能源車市場銷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新能源車銷量為90.1萬輛,降幅較1-9月大幅收窄10.6個百分點。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2020新冠疫情中國汽車消費洞察報告》預測,國內汽車市場受終端消費回暖驅動,車企銷量也將持續回升。
從目前市場情況看,各地推出的刺激汽車消費政策考慮到不同城市之間在經濟發展情況、人口基數、號牌政策等方面客觀存在的差異,所面臨的市場情況也不盡相同,限購地區需要增加號牌,非限購地區需要補貼政策,不同的市場需求都要進行統籌安排,因地制宜促進汽車消費,實施效果將會更好。
如今,市場購買力正在逐步釋放,著眼于未來的刺激政策不僅有利于行業長期健康發展,也將激發更大的消費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