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梅州興寧市徑南鎮陂蓬村里,一位特殊的“律師機器人”駐扎在此——這是當地智慧村居法律服務公共平臺的配套終端設備,可以人機語言和文字互動,回答村民們提出的法律問題,協助解決法律糾紛。該機器人與背后的平臺相互配合,2019年以來,共調解矛盾糾紛30多宗,調解成功率在80%以上,成為該村提高治理能力、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
(“機器人律師正在參與村民矛盾調解)
據介紹,陂蓬村是一個距離興寧縣城約15公里的小山村,村民法律意識較為薄弱,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每年發生近百宗矛盾糾紛,既包括土地糾紛,也包括家庭糾紛,不利于社會穩定。為破解鄉村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難題,2019年,陂蓬村在廣東省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的幫助下引進了“互聯網+大數據”搭建智慧村居法律服務公共平臺,便于幫助村民解決法律方面的問題。智慧村居法律服務公共平臺,含遠程智能會見功能,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為依托,集法制宣傳、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司法業務工作于一體,在政府依法實施決策和群眾日常生活中將扮演多種重要角色,真正做到了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務中鄉親。
(村支書在向人們介紹這款”機器人律師“的功能特點)
陂蓬村黨支部書記陳煥新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解會由村支書主持,依據程序規范開展調解工作。當機器人與調解組的人都無法解決矛盾時,就要依托平臺,與身在廣州等大城市的律師們視頻連線,幫助村民調解糾紛、提供咨詢等服務。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董芳忠攝影報道
總共: 1頁
作者:董芳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