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記者從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備受消費者關注的武漢市首例開發商私降層高案有了結果,63戶業主共獲得110多萬元的賠償金。
2018年,消費者韓先生看中了武漢某小區樓盤8號樓的一套預售房。置業顧問帶韓先生到6號樓看了樣板房后承諾,兩套房的樓層、戶型、層高完全一樣。韓先生看后很滿意,就簽了購房合同。合同約定,房屋建筑面積127.37平方米,層高2.9米,總房價54萬余元,2019年6月交房。收房后,韓先生總感覺哪里不對勁,一量層高,只有2.8米不到,原訂的家具擺設也成了問題。他找到開發商和物業公司詢問,對方給出的解決方案卻無法令韓先生滿意。“開發商私降層高,新買房矮了一大截”的消息在業主中傳開。消費者紛紛找到開發商討說法。
經查,該樓盤共有8棟樓房用于出售。其中,1-7號樓層高均為2.9米。因小區規劃要求,8號樓樓下兩層作為商鋪和社區用房等公共功能性用房。由于受到樓身高度限制,8號樓住宅用房的層高設計為2.8米。但在銷售過程中,開發商卻并未修改合同中的層高。2019年7月10日,開發商在小區張貼了《關于8號樓層高有關情況的說明》,承認8號樓的房屋層高僅2.8米。但在與業主的溝通過程中,雙方在賠償金額上始終沒有達成共識。無奈之下,韓先生等46位業主將開發商告到了法院。
武漢市新洲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原、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上載明的房屋層高為2.9米,而被告公司實際交付的房屋層高僅為2.8米(或不足2.8米),其行為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鑒于涉案樓盤現已完工并驗收合格,被告公司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只能是賠償層高不足的損失。業主韓先生購房價為每平方米4295元,按層高2.9米換算,每立方米價格為1481.03元,127.37平方米面積房間,層高降0.1米,總共少了12.093立方米空間,折算損失為1.7萬余元。
2019年12月,武漢市新洲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開發商賠付消費者韓先生因房屋層高不足的損失1.7萬余元。其他45位業主比照進行賠償。
2020年8月27日,該小區又有17位業主分別因層高不足得到2萬元左右的賠償。至此,該小區已有63位業主獲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