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將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納入全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支持在重點產業集群建立國家級和省級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專業機構。記者從廣東省政府日前印發的《關于提升產品質量標準水平支持企業“走出去”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中獲悉這一信息。
《措施》旨在全面落實“質量為王”的價值導向,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著力打造“廣東制造”金字招牌,扎實推進質量強省建設。
根據《措施》,廣東省將圍繞產業發展和企業質量服務需求,布局推動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等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將企業質量創新和質量技術基礎支出納入企業研發經費支出范圍,依法享受加計扣除稅收優惠及其他扶持政策,支持企業加大質量技術基礎投入。鼓勵社會組織、專業技術機構、行業龍頭企業建立集產業協同研發設計、質量管理、標準研制和知識產權運用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措施》要求要建立健全防護產品出口企業幫扶綠色通道。開展國內外防護產品產業鏈標準比對,制定快速響應國際市場需求的團體標準,鼓勵國內、國際權威認證機構開展自愿性認證。收集、分析出口目的國(地區)防疫產品標準、認證、市場準入、技術法規等方面最新動態,為出口企業提供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標準法規等“一站式”服務。
提升先進標準支撐產業發展能力,是《措施》關注的一個重點。以產業鏈為紐帶,依托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和大中型骨干企業,提升重點領域上下游產業標準的協同性和配套性,建立覆蓋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標準體系。
《措施》就加強中小微企業質量提升幫扶,提出了明確要求。制定中小微企業質量管理指南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為企業全面提高質量管理能力提供指引。鼓勵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和知識產權等專業機構與產業集群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向企業開放共享儀器設備等基礎設施,支持企業開展高質量專利培育布局。開展質量問題“問診”“治病”,為產業發展和企業產品質量提升提供“一站式”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
《措施》還強調,將通過實施重點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優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環境,打造“廣東制造”金字招牌,提升企業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能力,增強廣東標準化工作國際影響力,強化人才培養和資金保障等系列舉措,將質量管理、標準化等基礎知識等作為全省技能型人才培訓的基礎課程。在全省大中型企業和國有企業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遴選培育一批制造業質量標準領軍人才。強化財政資金引導和杠桿作用,有關職能部門在本部門年度預算內統籌安排專項工作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