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火了,但同時也引發了一些投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近日獲悉,今年1月至6月17日,江蘇省南京市市場監管局12315投訴舉報平臺共接收涉及直播帶貨投訴舉報46件,其中投訴41件、舉報5件。優惠券、定金和質量問題是最大的“槽點”。
據了解,有消費者在直播平臺交了定金,購買了某商家的沙發墊子和枕頭。消費者要求商家送貨時,被告知其選購的枕頭和床墊沒有參與活動,需要加收費用。消費者對此不認可,要求按照原先支付的價格,不予加價,正常送貨。經雨花臺區市場監管部門組織調解,消費者不要枕頭,商家已經送貨。
還有消費者反映參加某家具搶購直播活動,商家承諾集成吊頂的價格是999+199元,消費者支付了100元定金拍下了該集成吊頂。此后,商家又把該集成吊頂的價格修改為1980+199元。消費者與商家協商,商家告知是直播時把價格弄錯了。消費者要求按999+199元購買集成吊頂。經江寧區市場監管部門組織調解,雙方達成協議,商家退還消費者100元定金,并補償100元。
南京市市場監管局梳理上述投訴舉報情況發現,其中反映的主要問題包括4類情況:一是優惠券、定金問題,此類投訴舉報共16件,占該類訴求的34.78%;二是商品質量問題,此類投訴舉報共12件,占該類訴求的26.09%;三是售后問題,此類投訴舉報共12件,占該類訴求的26.09%;四是價格虛假宣傳問題,此類投訴舉報共6件,占該類訴求的13.04%。
在投訴最多的優惠券、定金問題上,消費者反映在直播時購買的優惠券,主播未說明該券有限制條件,實際使用時被經營者告知該券只能直播當晚使用,過時做廢。有的消費者拿著搶購的實體店通用家具優惠券購物時,實體店銷售人員以各種理由不同意其使用。消費者在直播間支付定金購物,到實體店選擇時發現不合適,要求退還定金,有的被拒,有的被扣20%稅金,還有的直播間不退款,要求消費者到實體店退款。
商品質量問題也是投訴重點,消費者反映直播間銷售的保健品、冰紅茶等商品為“三無”產品;電暖器等家用小電器商品材質低劣;運動鞋有污漬,疑為樣品。
而售后問題與質量問題的投訴同樣多,消費者反映在直播間搶購商品后,經營者不發貨,有的發錯貨,聯系經營者,對方不予處理;部分主播承諾買四送二,但消費者到實體店提貨時,經營者只同意買四送一;有的經營者以直播帶貨為特價商品為由,拒絕消費者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的要求。
價格虛假宣傳問題也不容忽視,消費者反映在直播間支付定金購買,第二天支付尾款時發現總價被提高,店家解釋是主播把價格搞錯,所以要提價;還有的主播直播時宣稱椅子395元一套,消費者支付定金后,到實體店提貨被經營者告知395元是一張椅子的價格,一套有5張椅子應付395*5元;還有的主播宣稱線上線下最低價,消費者購買后發現實體店價格更便宜,要求退還差價被拒。
針對舉報投訴中發現的問題,市場監管部門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消費者應該組織加強直播帶貨的引導、規范和監督,一方面要盡快出臺相關標準和法規,加強監管力度,促進直播帶貨步入正軌,另一方面要有效研究直播帶貨新消費模式下的消費者權益保障工作,強化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