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6月1日獲悉,我國首份從消費者角度出發,評價數字經濟服務質量的《中國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DES-CSI測評研究報告》由中國質量協會完成并發布。消費者對數字經濟服務總體滿意度較高,但消費者個人隱私保護仍是痛點。
移動支付、即時通信消費者滿意度高
本次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指數評價指標體系由競爭、參與、保護、共享四項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和與之對應的24個三級指標構成。指數取值介于0和100之間,指數大于50時,表示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偏強,指數值越接近100,表示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越強。
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總體為72.1分,總體處于良好水平。具體指數方面,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指數中,四個一級指標得分分別為:共享指數(80.60分)、競爭指數(75.17分)、保護指數(69.49分)和參與指數(69.42分)。
城市方面,十大城市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評價良好,總體得分都在70分以上。其中,杭州(74.5分)、上海(74.1分)處于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的第一梯隊;北京(72.9分)、蘇州(72.5分)、武漢(72.3分)、深圳(72.0分)、廣州(71.6分)處于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的第二梯隊;成都(70.5分)、重慶(70.4分)、西安(70.1分)處于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的第三梯隊。
業態方面,不同業態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總體得分在70分以上,排名為:移動支付(72.9分)、即時通信(72.4分)、外賣(72.2分)、網約車出行(72.2分)、共享單車(72.0分)、網絡購物(71.0分)。
從消費者對數字經濟整體發展的感受來看,消費者普遍認為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生活變得更加科技化,給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數字經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新興業態的出現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就業。同時,也存在一些消費者認為所生活的城市數字化水平不夠,還有待繼續發展。
提升消費者生活“幸福感”
67.8%的消費者認為數字經濟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活“幸福感”。82.1%的消費者認為數字經濟服務對生活方便性有很大的促進,82.9%的消費者認為數字經濟服務對生活高效快捷有很大的促進。數字經濟服務中,即時通信和移動支付業態對提升消費者生活“幸福感”更為顯著,數字經濟服務對90、00后和女性消費者生活“幸福感”提升更為顯著。消費者非常愿意把自己的“幸福感”進行傳遞,57.2%的消費者會經常對自己使用的數字經濟服務推薦給他人。
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最常使用的數字經濟服務業態的使用時間平均約為3-5年,使用頻率平均在一周5-6次。網絡購物和移動支付是消費者參與程度最高的兩個業態。從不同代際消費者的參與程度來看,越是年輕一代參與數字經濟服務程度越高,90、00后參與度最高,50、60后參與度最低,50、60后參與度低的原因主要是對數字經濟服務的信任程度不夠。從不同代際人群的參與偏好來看,50、60后最常用的服務是移動支付(42.7%),70、80后最常用的服務是網絡購物(37%),而90、00后最常用的服務除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外,外賣位居第三占比13.5%。從不同性別消費者的參與偏好來看,男性消費者最常用的服務是移動支付,女性消費者最常用的服務是網絡購物。
隱私保護是消費痛點
60.5%的消費者對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特別是受到女性消費者的偏愛,但數字經濟服務過程中的消費信任問題也較為突出。調查結果顯示,43.5%的消費者在使用數字經濟服務過程中通過官方和非官方渠道進行過消費維權,主要體現在外賣和共享單車服務業態上。在進行消費維權的過程中,消費者普遍反映維權處理效率較高,但維權渠道感覺偏少。其中,進行消費維權的群體以研究生以上高學歷70、80后居多(56.2%)。61.3%的消費者認為數字經濟服務的交易是安全的,但對目前數字經濟服務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程度及個人隱私安全保護方面認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主要體現在即時通信服務業態上個人隱私安全性的保護。從人群來看,90、00后對個人隱私安全性更為關注,自我保護意識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