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電子商務平臺管理規范(試行)
蘇市監規〔2019〕8號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電子商務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促進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依法規范經營,提升治理水平,保障平臺經濟發展,根據《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在江蘇省內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遵守本規范。
本規范所稱的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是指在電子商務中為交易雙方或者多方提供網絡經營場所、交易撮合、信息發布等服務,供交易雙方或者多方獨立開展交易活動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
第三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的相關規定,履行法定職責,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第四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履行平臺管理義務,建立平臺管理機構和制度,明確機構和人員職責。其中,平臺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主體準入管理、商品準入管理、規則管理、信息管理、信用管理、知識產權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安全管理。
網絡食品銷售第三方平臺提供者還應當設置專門的網絡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或者指定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對平臺上的食品經營行為及信息進行檢查。
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還應當設置專門的網絡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門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每年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并將考核是否合格作為上崗依據。
第五條 本規范主要調整平臺內經營者管理事項,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自營業務管理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不在本規范調整之列。
本規范中商品準入等關于商品的管理規定適用于服務。
第二章?? 主體準入管理
第六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依法需要取得相關行政許可的,應當依法取得行政許可。
網絡食品銷售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網絡餐飲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在通信主管部門批準后30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備案內容包括域名、IP地址、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者備案號、企業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姓名等。其中的分支機構、代理商,應當在設立或變更后30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備案內容包括分支機構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姓名等。
第七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經營者入駐管理制度,依法對申請入駐經營者的登記信息、許可信息、個人身份、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進行核驗、登記,建立檔案,重點防止證照地址、經營者與實際不符以及超范圍經營等情形。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對入駐時聲稱其屬于《電子商務法》第十條無需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經營者,應當要求其提供經營活動符合依法無需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具體情形的自我聲明。
第八條 網絡食品銷售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入網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等材料進行審查,如實記錄并及時更新。
網絡食品銷售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營業執照、入網食品添加劑經營者營業執照以及入網交易食用農產品的個人的身份證號碼、住址、聯系方式等信息進行登記,如實記錄并及時更新。
第九條 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核驗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實體經營門店,重點核驗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登記地址、經營者與實際是否相符,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是否按照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主體業態、經營項目從事經營活動等。
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還應當與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簽訂食品安全協議,明確食品安全責任。
第十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針對電子商務的特點,為應當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經營者提供準入咨詢、網絡經營場所證明等必要的便利條件。
鼓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根據入駐經營者的實際需求,為其提供證照代辦等服務,主動公示需依法辦理行政許可的經營事項及具體的行政許可部門。
第十一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定期核驗平臺內經營者的登記信息、許可信息、個人身份、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發現相關信息有變化的,應及時提示變更,并協助其變更或修改相關信息。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需根據行業特征,有針對性地對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增加核驗頻次。
第十二條 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發現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有下列嚴重違法行為之一的,應當停止向其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
?。ㄒ唬┤刖W食品生產經營者因涉嫌食品安全犯罪被立案偵查或者提起公訴的;
?。ǘ┤刖W食品生產經營者因食品安全相關犯罪被人民法院判處刑罰的;
?。ㄈ┤刖W食品生產經營者因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被公安機關拘留或者給予其他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被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作出吊銷許可證、責令停產停業等處罰的。
第十三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需定期對平臺內未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經營者的實際經營情況進行監測,發現不符合《電子商務法》第十條無需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情形的,及時提示平臺內經營者依法限期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第十四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在每一個公歷年度內至少每半年向其住所所在地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送一次平臺內經營者的身份信息。當年6月30日以前設立登記的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自設立登記的下一個半年度起報送平臺內經營者的身份信息。當年6月30日以后設立登記的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自設立登記的下一個公歷年度起報送平臺內經營者的身份信息。
鼓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建立數據接口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實時報送平臺內經營者的身份信息。
第三章?? 商品準入管理
第十五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必要的商品資格、資質的準入審核制度,確保平臺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和環境保護要求,防止禁止交易的商品上市。
第十六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制訂實施禁止銷售商品管理規則,建立以詳細類別名錄的方式設定禁售商品名單,并根據相關法律要求及時調整具體內容,要求平臺內經營者遵守規則。加強商品監測,一旦發現禁售商品進入平臺銷售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并及時向相關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七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采取積極措施,加強法律宣傳,告知平臺內經營者禁止銷售以下商品:
?。ㄒ唬┎环媳U先梭w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商品;
?。ǘ┎环显谏唐坊蛘咂浒b上標注采用的產品標準的商品,不符合以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商品,不具備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的商品;
(三)國家明令淘汰并禁止銷售的商品;
?。ㄋ模﹤卧飚a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
(五)失效、變質的商品;
(六)篡改生產日期的商品;
(七)煙草制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中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其他不得銷售的商品。
第十八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運用消費者投訴、相關部門公布的抽檢結果等信息,加強平臺內銷售的商品質量管理。對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和環境保護要求的,應及時報告有關主管部門。鼓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主動向有關主管部門報送平臺內商品質量檢驗情況。
第十九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依法配合有關主管部門對平臺內銷售商品質量的抽查檢驗工作,針對商品質量不合格的檢驗結果,及時依法處置。
第二十條 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餐飲經營者的經營行為進行抽查和監測。
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網絡食品銷售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發現平臺內存在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所在地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第四章?? 規則管理
第二十一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提供規范化服務,建立健全涉及網絡交易方法、交易秩序、交易安全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管理規則體系。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設立規則管理部門,明確規則的制定、執行、反饋程序,避免規則之間、條文內容之間相互矛盾。具備條件的,建立規則總則與分則,并處理好總則與分則之間關系。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制定規則,應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主動開展公平競爭、合法性審查。
第二十二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制定規則時,應當避免存在免除或者減輕自身下列責任的情形:
?。ㄒ唬┰斐上M者人身傷害的責任;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失的責任;
?。ㄈζ脚_內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依法應當承擔的連帶責任;
(四)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和經營者商業秘密的信息安全責任;
?。ㄎ澹┮婪☉敵袚倪`約責任和其他責任。
第二十三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制定規則時,應當避免存在加重平臺內經營者或者消費者責任的情形:
?。ㄒ唬┦瓜M者承擔違約金或者損害賠償明顯超過法定數額或者合理數額;
?。ǘ┦蛊脚_內經營者或者消費者承擔依法應當由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承擔的責任;
(三)合同附終止期限的,擅自延長平臺內經營者或者消費者履行合同的期限;
?。ㄋ模┦蛊脚_內經營者或者消費者承擔在不確定期限內履行合同的責任;
?。ㄎ澹ζ脚_內經營者在平臺內的交易、交易價格以及與其他經營者的交易等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或者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不合理費用;
(六)違法加重平臺內經營者或消費者其他責任的行為。
第二十四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制定規則時,應當避免存在排除或者限制平臺內經營者或者消費者下列權利的情形:
(一)依法變更、撤銷或者解除合同的權利;
?。ǘ┮婪ㄖ兄孤男谢蛘呓K止履行合同的權利;
(三)依法請求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支付違約金或者損害賠償的權利;
?。ㄋ模┚秃贤瑺幾h提起訴訟、仲裁或者其他救濟途徑的權利;
?。ㄎ澹┱埱蠼忉尭袷綏l款的權利;
?。┢脚_內經營者或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第二十五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修改規則,應當遵循公開、連續、合理的原則。
修改與用戶相關的規則條款,應當將對比文本向用戶進行單獨提示。
第二十六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實施規則,應當通過再次確認、高亮提醒、彈窗通知等方式履行實質性的格式條款提示注意義務,并按合同相對方的要求作出說明。
(一)規則重要條款,締約時采用個別提示;
(二)已簽訂用戶協議的,該用戶登陸平臺時采取低頻提示;
?。ㄈ┦玛P交易規則履行、有關各方重要權利義務、責任分配的格式條款,具體訂單確認時再次提示。
第二十七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合規審查機制,定期組織檢查各項規則實施情況,并根據檢查結果及時完善,提高平臺治理效率。
第五章?? 信息管理
第二十八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信息公示義務,并為平臺內經營者依法履行信息公示義務提供支持和便利。相關信息發生變更時,應當在公示頁面及時更新。
第二十九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需在其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以下信息或鏈接標識:
?。?)營業執照與其經營許可有關的營業信息;
?。?)平臺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信息;
?。?)法律規定其他應公示的信息。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擬終止提供平臺服務的,應當至少提前三個月予以公示并通知相關經營者和消費者。
第三十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除需履行本規范第二十九條信息公示義務外,還需及時公示以下信息:
?。?)經營者入駐管理制度;
(2)依據平臺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對平臺內經營者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實施警示、暫?;蛘呓K止服務等措施和結果;
?。?)知識產權權利人發出的知識產權侵害通知、平臺內經營者提交的不存在侵權行為的聲明、相關處理結果等。
組織網絡集中促銷的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需事先公示網絡集中促銷的期限、方式和規則等信息。
第三十一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需督促平臺內經營者履行以下信息公示義務:
(1)在其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營業執照信息、與其經營業務有關的行政許可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鏈接標識;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應當在其網站首頁或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持續公示其屬于依法無需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具體情形的自我聲明,以及經營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鏈接標識;
?。?)用戶信息查詢、更正、刪除以及用戶注銷的方式、程序;
?。?)平臺內經營者自行終止從事電子商務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在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有關信息。
網絡食品銷售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要求入網銷售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公示產品注冊證書或者備案憑證,對于持有廣告審查批準文號的還應當公示廣告審查批準文號,并鏈接至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網站對應的數據查詢頁面;保健食品還應當顯著標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
第三十二條 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在餐飲服務經營活動主頁面公示入網餐飲經營者的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名稱、經營地址、量化分級信息、菜品名稱和主要原料名稱,公示的信息應當真實有效、畫面清晰、容易辨識;信息發生變更的,應當及時核驗更新。
第三十三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信息,根據商品價格、銷量、信用等以多種方式向消費者顯示商品搜索結果;對于競價排名的商品,應當顯著標明“廣告”。
對于平臺內經營者采用“首頁推介”、“直通車”等經過平臺競價方式發布的商品信息,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加強審查,針對違法信息,及時采取必要措施。
第三十四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督促平臺內經營者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信息,告知其注意下列要求:
?。?)商品或其包裝上應當注明采用的質量標準,標識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應當與實際保持一致;
?。?)銷售的商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但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在該商品展示頁面標明“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避免消費者產生誤解;
?。?)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第三十五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對進入平臺銷售商品的經營者及其發布的商品信息建立檢查監控制度,發現平臺內經營者及其銷售的商品有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的,應當依法采取必要的處置措施,并保存有關信息記錄;依法應報告的,及時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十六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記錄、保存平臺上發布的商品和服務信息、交易信息,確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商品和服務信息、交易信息保存時間自交易完成之日起不少于三年。
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信息保存時間還需至產品保質期滿后6個月。
第六章??? 信用管理
第三十七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信用評價制度,公示信用評價規則,為消費者提供對平臺內銷售的商品進行評價的途徑;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消費者信用評價,不得刪除消費者對其平臺內銷售的商品評價。
第三十八條 鼓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建立健全信用激勵、約束、修復制度和機制。根據平臺內經營者的主體信息完整度,歷史交易記錄、消費者評價記錄、售后服務水平、商品質量、投訴舉報等多維度進行信用歸集,根據信用狀況對平臺內經營者進行分類管理。
第三十九條 鼓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加強與相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對接,及時了解平臺內經營者信用信息。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在接到監管部門推送的平臺內經營者嚴重違法失信名單信息后,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出在線消費警示等信用約束措施。
第四十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根據內部監測、相關主管部門通知,及時對平臺內失信經營者分類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終止交易和服務等必要措施。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對符合平臺內信用修復規則或接到監管部門信用修復通知書后,及時停止對平臺內相關經營者實施的信用約束措施。
第七章?? 知識產權管理
第四十一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規則與知識產權維權體系,根據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投訴、確認反饋、依法處置的流程,明確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終止交易和服務等必要措施的具體標準。
第四十二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接到知識產權權利人認為其知識產權受到侵害、要求采取必要措施的通知后,應當對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進行核查,依法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并將該通知轉送平臺內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提交不存在侵權行為聲明的,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進行核查,并將該聲明轉送發出通知的知識產權權利人,并告知其可以向有關主管部門投訴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在轉送聲明到達知識產權權利人后十五日內,未收到權利人已經投訴或者起訴通知的,應當及時終止所采取的措施。
第四十三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知道平臺內經營者侵犯知識產權后,應當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終止交易和服務等必要措施。
第四十四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通過與知識產權權利人加強合作等方式,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有效性。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注重歸集平臺內發生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信息,加強監控,防止知識產權重復侵權行為。鼓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建立知識產權防控體系,通過大數據、運用新技術,建立假貨甄別模型、實時攔截體系等,對疑似知識產權侵權鏈接進行攔截,防范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第八章??? 消費者權益保護
第四十五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具體制度,并在平臺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中明確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依法建立、完善其平臺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則以及配套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在其平臺上顯著位置明示,并從技術上保證消費者能夠便利、完整地閱覽和保存。
第四十六條 鼓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建立有利于網絡交易發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商品、服務質量擔保機制。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經營者協議設立消費者權益保證金的,應當就消費者權益保證金的提取數額、管理、使用和退還辦法等作出明確約定,并應當向消費者公示消費者權益保證金的提取數額、賠付規則等有關事項。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將消費者權益保證金與企業自有資金分離存管,并制訂合理措施和制度保證專款專用。
第四十七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合理提示消費者關注交易風險,在執行用戶的交易支付指令前,應當要求消費者對交易明細進行確認。
第四十八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對平臺內經營者履行七日無理由退貨義務建立檢查監控制度,發現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應當及時采取制止措施,并向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報告,必要時停止對其提供平臺服務。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知道平臺內經營者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的,應當采取必要措施。
第四十九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便捷、有效的投訴、舉報機制,公開投訴、舉報方式等信息,及時受理并處理投訴、舉報。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還應當督促平臺內經營者按照前款規定,做好投訴、舉報處理。
第五十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消費糾紛和解和消費維權自律制度。
消費者在電子商務平臺上購買商品,因退貨而發生消費糾紛或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要求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調解的,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調解。
消費者通過其他渠道維權的,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其平臺內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平臺內經營者丟失、偽造、篡改、銷毀、隱匿或者拒絕提供其身份信息、原始合同和交易記錄等信息的,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協助提供真實完整的上述信息。
第九章?? 安全管理
第五十一條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證其網絡安全、穩定運行,防范網絡違法犯罪活動,有效應對網絡安全事件,保障電子商務交易安全。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制定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發生網絡安全事件的,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第五十二條 網絡食品銷售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具備數據備份、故障恢復等技術條件,保障網絡食品交易數據和資料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第十章?? 附則
第五十三條? 本規范自2020年1月15日起實施。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19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