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濱海新區市場監管局經過近一個多月對“來路不明”的過期糖果的核查確認,在濱海新區市場監管局、胡家園街道辦事處、綜合執法局、濱海新區環保局等相關部門共同監督下,對天津空港經濟區某外資糖果公司存儲的170余噸過期糖果進行了現場銷毀,預估價值2000余萬元。
今年9月28日,濱海新區市場監管局胡家園監管所接到胡家園街道辦事處食安辦通報,稱在胡家園街轄區某村的倉庫內發現存有大量“來路不明”的過期糖果食品。胡家園監管所接到通報后,高度重視,迅速組織精干執法力量,在當日上午11點趕赴現場進行核查。
執法人員查處過期糖果。
在一個約600平方米的大型倉庫,執法人員發現倉庫內堆滿了各種類型的糖果,經執法人員現場勘查及向現場看管的人員進一步核實,存儲的糖果全部為過期糖果食品,數量達170噸。
鑒于現場看庫人員無法提供存儲過期糖果的來源及去向的證明材料,現場執法人員迅速向主管領導進行了情況匯報。主管領導明確指示,在未查清存儲的過期糖果具體情況之前,切忌防止外流,切忌再次流入消費市場,造成嚴重的危害。執法人員依據《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對發現的過期糖果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對倉庫予以查封,并及時通報公安機關,將現場看庫人員予以控制;聯系屬地政府,通報相關情況,對查封的庫房予以密切關注。
執法人員先是通過存儲過期糖果的倉庫出租方,找到租賃該倉庫的郭某,而后通過郭某,最終找到過期糖果的貨主,該公司為注冊于天津空港開發區的某外資糖果公司。
此次查獲的過期食品(糖果)數量巨大,且存在再次流入消費市場的安全隱患。胡家園街道市場監管所所長胡衛東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濱海市場監管局對此非常重視,要求立即全面梳理問題線索,深挖可能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消除可能出現的風險點,對相關企業進行細致核查。
經調查,該糖果公司2005年注冊于天津自貿試驗區空港開發區,自2012年開始生產,由于經營不善,至2014年底處于停產狀態,造成庫房內存放的成品糖果大量滯留、積壓,最終導致過期。經查驗生產記錄及進出庫記錄,過期的170噸食品(糖果)共計207個批次,335種規格類型,未發現有過期食品外流。
“這家公司為了節省成本,未按照相關的銷毀規程對過期的糖果進行銷毀,而是把170噸過期糖果轉運到胡家園街道轄區內的倉庫存儲,準備作為飼料原材料進行銷售。我們依據《食品安全法》規定,責令該公司聯系具備銷毀資質的企業,在我們監督下對過期的糖果食品予以無害化處理。”胡衛東說。
近年來,天津市濱海新區市場監管局深挖可能侵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加大查處力度,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實施最有力的執法監管,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法》,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