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南通市在全國率先設立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緊緊抓住企業質量第一人這一“關鍵少數”,堅持政府倡導、部門推進、企業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形成了完善的推進方法,實現了規模以上企業全覆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是質量理念得到升華。首席質量官制度成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質量強企的重要推手,成為企業的質量自覺,“質量第一”的理念始終貫穿于企業的經營過程,推進質量提升行動,堅守質量安全底線,實施質量“一票否決”制,南通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比2009年提高了3.61個百分點,沒有發生區域性或行業性質量安全事故。
二是先進方法得到推廣。推動企業廣泛運用卓越績效模式、精準生產、零缺陷、阿米巴等先進管理模式和方法;率先開展了紡織業質量管理體系提升認證,發布團體標準并頒發認證證書;發揮首席質量官的推進引領作用,打造了一批現場管理良好行業企業、質量標兵企業和市長質量獎企業,各層次企業數達500多家,江蘇省質量獎獲獎企業數列全省第一。
三是質量提升得到落實。企業首席質量官積極推進質量提升行動,培育承擔標準化組織40個(1個國際標準對口單位),10項企業標準領跑,標準貢獻率達15%,主導起草國際、國家、行業標準1180多個,承擔20多個國家、省標準化試點項目,列全省第一。開展了100項關鍵質量特性比對攻關,解決了100多項質量管理共性問題,年QC小組取得經濟效益達6000萬元。
四是品牌建設得到發展。首席質量官推進實施品牌戰略,建立了品牌發展和知識產品保護體系,參與30余項全國性應用推廣、創新技術研討會、“張謇杯”家紡設計大賽等系列活動,擁有馳名商標68件,地理標志38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9.23件,形成了10多家全國單打冠軍或隱形冠軍。
五是質量隊伍得到壯大。目前全市擁有首席質量官近5000人,基本實現了規上企業的全覆蓋,企業明確了首席質量官的責權利,頒發任命書,同時圍繞集群產業,推行“質量合作社”模式,將首席質量官向小微、個體工商戶滲透,目前10多個“質量合作社”組織近1000家單位正設立首席質量官崗位。
六是示范作用得到彰顯。企業對首席質量官制度建設從被動式向主動式轉化,設崗聘用進入了常態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