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慶假日經濟效應凸顯,帶動消費猛增。商務部網站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1.5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5%。
電商市場同樣十分興旺,實體商品電商消費和服務消費,都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并出現四大亮點。
亮點一
線上消費呈現精致化、高效化、智能化趨勢。天貓數據顯示,十一長假前夕,用于曬傷修復和補水保濕的醫用面膜呈現出510%的同比增長。餐飲方面,根據盒馬鮮生數據,黃金周前3天的線下消費增幅近三成,買得最多的前十種商品全部是海鮮,帝王蟹同比上漲3000%,陽澄湖大閘蟹共賣出4萬只。
同時,茅臺酒和黃金成為大快消熱點。國慶節前,貴州茅臺公布在全國綜合電商平臺進行招商,蘇寧易購和天貓總共獲配300噸,合計60萬瓶飛天53度貴州茅臺。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今年十一黃金周,線上消費呈現精致化、高效化、智能化趨勢,出門旅游仍是主流度假方式。總體看,消費和旅游均有從境外向境內回流,一二線城市向低線城市下沉的趨勢。
亮點二
中老年群體逐漸成為數字化消費的“生力軍”。從阿里巴巴公布的黃金周消費數據看,“銀發一族”不但點外賣、懂網購、愛旅游,也愿意在中高端體檢和醫療美容上花錢。淘寶數據顯示,1日至3日,“爸爸秋冬外套”搜索量環比上周漲136倍,“中老年媽媽秋裝上衣”搜索量比上周漲64.6倍。
曹磊認為,對于像淘寶、京東、拼多多這樣的電商巨頭來說,對于中老年電商平臺的市場發掘還處在探索階段。最近三年左右,一大批中老年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但絕大多數中老年電商平臺到目前為止處于“賠錢賺吆喝”的狀態。這個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精心培育,要堅持用正確的運營方法,著重進行用戶口碑積累。
亮點三
景區外賣成為“新潮流”。在線餐飲平臺數據顯示,國慶期間超過百萬名游客在全國重點景區點外賣。國慶前3天,在上海超過11780名游客在徐家匯吃了生煎外賣。超過5500名游客在武漢戶部巷吃熱干面外賣,在西安大雁塔就有超過5470名游客吃肉夾饃外賣,還有超過3760名游客在杭州西湖點外賣吃片兒川。同時,全國一共有約1.1萬個暖心訂單,備注了“國慶快樂”,為祖國慶生。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在線外賣已經成為消費者就餐的重要方式。在景區點外賣也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旅游體驗方式,外賣也成為游客全面了解當地美食的重要“窗口”,可以讓游客用最少的時間享受更多的當地特色美食。
亮點四
人工智能為旅游消費提升注入“新動能”。文化和旅游部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慶7天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82億人次,同比增長7.8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6497.1億元,同比增長8.47%。以“網紅城市”杭州為例,假日期間,依托城市大腦推出的“四大”應用場景持續為游客提供了高質量、高品質、高效率的旅游新體驗。假日期間86家“20秒入園”的景區累計服務游客近10萬人次,比平日增加50%以上;240家“30秒自助入住”的酒店累計服務住店客人4萬多人次,35條數字旅游專線國慶期間比平日增加了20%的運力,僅“千島湖高鐵與酒店穿梭數字旅游專線”就多達450余班次,累計服務乘客2.5萬人次。
陳禮騰表示,借助人工智能交互特性,旅游景區的整體服務質量正在逐步提升,為旅游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AI的介入,改變了旅游單一的收入模式,通過AI人工智能的大數據分析以及對歷年來游客消費喜好的統計,景點除了在做好原有服務內容外,還能加強周邊生態的建設,從一個線下景點逐步演化為具有較高商業價值的IP資產,通過線上互聯網渠道為游客提供更多的優質服務。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成熟以及人工智能、5G等技術不斷發展,為平臺、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助力通。通過這些高新技術的加持,消費者的旅游出行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以及個性化。而這些不僅僅適用于旅游業,還包括服務業、餐飲業、交通業等多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