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鄉村產業提質增效 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2022年09月27日11:2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宿遷各地、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系統集成的理念,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
走進位于宿遷市宿城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核心區的潤道農業的低溫倉庫,十多位工人們在忙著對新采摘下來的“陽光玫瑰”葡萄進行打包,這些葡萄禮盒將通過低溫冷鏈,發往各大城市。今年,該地葡萄迎來大豐收,得益于建成的高標準農產品基地,企業的蓬勃發展帶動當地群眾特別是低收入農戶200多人就業。潤道農業技術總監范紅翠說,“今年的產量有120萬斤,預計收入在2000萬左右。”
在持續提升農業科技水平、栽培優秀品種的同時,宿城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還大力開展數字農業建設,目前已建設智慧農業基地8個,全區接入省物聯網平臺的企業有43家,設施農業物聯網應用占比達25%以上。
來到位于示范區的田洼智慧農業園,一塊弧形屏幕實時顯示園內各區域的溫度、濕度等數據。園區采用60余項“5G+農業”新技術,在種苗選育、水肥管控、產品溯源上,全面實施數字化管理。再有一個多月,新一茬的西紅柿苗,就能掛果采摘。田洼智慧農業園技術總監魏幫好介紹,智慧農業走的是精準路線,通過數據化和智能控制,各種營養非常精準,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接近于最大化。
宿遷市宿城區副區長、宿城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姜成文說:“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突出富民增收,加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建立農民分享增值收益機制,通過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全區)聯農帶農年均增收人均1.5萬元以上。”
只有做到產業振興,才能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筑牢鄉村全面振興的物質基礎,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宿城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的生動實踐,正是江蘇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指示精神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江蘇始終堅持將產業興旺作為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大力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著力培育了一批競爭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新型經營主體。這十年里,江蘇農林牧漁總產值從5200億元增加到8200多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2萬元增加到2.68萬元、增幅達123%,一幅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正全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