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紛紛聚焦!看江蘇“非凡十年”里的精彩宿遷
2022年07月22日11:33 來源:
7月20日早,
不少宿遷市民驚喜地發現,
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
播放的《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中,
出現了不少宿遷的“身影”。
“快看,這不是宿遷的高鐵站么?”
“這是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吧?”
家住市區寶龍城市花園的蔣女士
頗有些激動地喊老伴來看。
2012年:江蘇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
新興產業成為新支柱
2013年:南水北調東線一期主體工程完工
2014年: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啟用
……
非凡十年,看江蘇筑夢前行!
宿遷作為江蘇最年輕的地級市,
也擁有最青春的活力。
在“江蘇非凡十年”的回眸中我們看到
2017年:江蘇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展現的畫面中
近年來,宿遷緊緊圍繞江蘇生態大公園發展定位,統籌推進治污、添綠、降碳各項工作,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環境質量得到新改善、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治理能力實現新提升,交出了一份較好的生態文明建設成績單。
《2022年宿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顯示,PM_2.5濃度五年改善30.9%,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提升18.6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生態文明建設滿意率四年全省第一。
宿遷位于江蘇北部,屬“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沿海經濟帶以及淮海經濟圈的交叉輻射區。2019年12月16日,徐宿淮鹽高鐵正式通車,結束了宿遷不通高鐵的歷史,宿遷從此跨入“高鐵時代”。
高鐵改變了宿遷人的出行方式,高鐵拉近了宿遷與全國各大中心城市的時空距離,更給宿遷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徐宿淮鹽高鐵開通后,宿遷“一日生活圈”城市總數增至58個,拉近了宿遷與南京、上海、杭州等長三角中心城市的時空距離,大大加快了與北京、陜西、四川、湖北、湖南、山東、安徽、河南等省市的人員流動速度。徐宿淮鹽高鐵宿遷站站房建筑規模為25500平方米,最多可容納2000多人同時候車。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彼捱w從全省唯一不是省級文明城市的地級市到摘得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名的桂冠,有人說是一個奇跡。
背后的“密碼”在于592萬宿遷人,人人都是文明城市的建設者和主人翁?!端捱w文明20條》《人情新風“宿9條”》《文明宿遷“誠10條”》全面推廣,以全國第一的成績創成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第二的成績通過復查。入選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市區社會文明程度連續五年位居全省第一。追求文明的腳步,宿遷永不停歇。眼下,宿遷正在全力以赴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讓我們向著下一個目標奮力前進,去創造更多的“宿遷奇跡”吧!
無獨有偶,今天的新華社、《人民日報》也同步回顧了江蘇的“非凡十年”,都提到了“南北掛鉤”共建園區這項工作。
2001年,江蘇省委、省政府為推動區域共同發展提出了“南北掛鉤”的重要決策。蘇州與宿遷,省內這兩座“一南一北”的城市,自此有了兄弟般的情誼。今年,蘇宿兩地南北共建走過20周年。在江蘇省南北共建園區建設發展情況的評估中,蘇宿工業園區已連續多年蟬聯第一。在蘇州工業園區的悉心幫扶下,“十三五”時期蘇宿工業園區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每平方公里每年創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