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個微信公眾號大肆傳播《要不是記者偷拍,你敢相信這是真的嗎?》的視頻。據查,其中的內容都是通過拼接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相關謠言或新聞畫面而成,涉及“打針螃蟹”“防腐劑水蜜桃”“泡藥香蕉”“注水肉”等多個謠言片段。
針對上述謠言,有關農業主管部門已多次組織專家進行辟謠,主流媒體也多次進行了勘誤、科普。這些短視頻片段將正常的農產品保鮮處理、病蟲害防治措施等,主觀臆斷為泡藥、噴藥行為,屬于典型的造謠傳謠行為。所謂“打針螃蟹”的問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質量與標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樂、農業部水產品質量安全環境因子風險評估實驗室(無錫)研究員陳家長兩位專家表示,給螃蟹注射各種水狀液體都會得不償失。螃蟹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生物,只要是瀕臨死亡,就不能食用了,而且吃起來會有異味。螃蟹都是以活物的形式進行銷售,在市場上也浸泡在水中,會自主調節體內的水分,強行灌入液體會改變滲透壓而使螃蟹的臟器受損,導致螃蟹十分鐘內死亡。注水給螃蟹增加的重量微乎其微,所以是不會有商家這么去做的。
針對“防腐劑水蜜桃”,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研究員, 桃育種課題組組長王志強表示,水蜜桃一般采取低溫冷藏的方式保鮮,長時間保鮮不超過40天。專家介紹,1-MCP是乙烯受體的競爭性抑制劑,作為化學保鮮劑具有延緩水果釋放乙烯導致果肉變軟的過程,可以延長水果的保鮮期,完全無毒無害,在葡萄、獼猴桃等漿果類保鮮上使用,很少使用在水蜜桃的采后保鮮上,消費者不用擔心。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因為噴灑化學保鮮劑(防腐劑)的方式儲存水蜜桃。對于“泡藥香蕉”,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員王明月表示,香蕉采摘后呼吸旺盛易腐爛。需要長距離運輸的必須做保鮮處理,香蕉采后的保鮮是一個關鍵環節。視頻中的乳白色液體是保鮮劑,安全性可靠,消費者不用擔心。中國肉類協會相關專家介紹,注水肉,也稱摻水肉或灌水肉,是指屠宰前向活的畜禽體內,或放血后的尸體內或宰后胴體肌肉內注入水分、含水物質或膠質液體的肉類。不法商販的注水摻假行為嚴重影響了肉品衛生,危害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對注水肉的檢驗非常重要。 專家透露,畜禽肉類水分含量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受很多因素影響:畜禽的品種、飼養成長方式、肉的部位、宰殺前停食停水的時間和銷售的形式均有可能產生影響。僅憑借一個含水量數值強限制,并不能對市場上杜絕注水肉高枕無憂。因為現實中也存在個別抽檢肉類樣品超過標準限值,但確實未有注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