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名為“有社保的朋友注意了,慢性病可以門診報銷了”的小視頻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流傳。社保幾乎人人都有,而“慢性病”“報銷”等關鍵詞又是老年人最關心的話題,這條短視頻一度在多個圈群中熱傳。
視頻中羅列了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見的疾病,還通過“社保有一個隱藏的小福利,很多人不知道,如果用對了,能幫你省10萬”“如果你不主動去問,工作人員一般也不會告訴你,要是不知道,那就白花了冤枉錢”等此類誘人的話術來吸引流量。但上海辟謠平臺核實并咨詢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后發現,短視頻中的多條內容漏洞百出,簡直是個謠言的大合集,在此一一說明,希望大家不要上當受騙。
謠言一:“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農合報銷比例一樣”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真相: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農合的參保人員待遇都不一樣。以上海為例,上海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依據年齡、職業、是否在職等因素都不一樣,具體待遇可在“上海市醫療保障局官網-公眾服務-信息查詢-參保人員待遇查詢”中查詢。而新農合的參保人醫保待遇,也要根據各地醫保的報銷標準進行。
謠言二:“以前門診看病醫保基本不能報,現在慢性病的門診費用可以報了”
真相:醫保可以支付門診費用。自從1998年,全國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以來,就覆蓋了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一部分用于建立統籌基金,一部分劃入個人賬戶;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計入個人賬戶。統籌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住院和部分慢性病門診治療的費用,統籌基金設有起付標準、最高支付限額;個人賬戶主要用于支付一般門診費用。
謠言三:“慢性病超過起付線的門診費用,最高可報15萬”
真相:沒有統一的報銷標準。參保人醫保待遇不同,報銷比例也不同。以上海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退休老人為例,門急診先由個人賬戶支付,用完后本人負擔300元,超過部分再有相應的自付比例。住院、急診觀察室留院觀察起付標準為700元。門診大病和家庭病床不設起付標準。后兩者最高支付限額為55萬元。
謠言四:“門診優先報銷慢性病和重大疾病”
真相:醫保報銷沒有先后之分。醫保報銷是根據參保人醫保待遇、具體治療、用藥和住院情況進行相應的報銷,沒有優先報銷某種病之說。造這種謠的自媒體大都是想吸引老年人的點擊量。
謠言五:“填寫一張‘特殊疾病報銷申請表’,慢性病門診費用就能報銷了”
真相:在上海,特殊病報銷和普通門診報銷一樣。所謂的特殊疾病,是指一些重大疾病或某些長期需要服藥的疾病。上海醫保熱線962218告訴記者,醫保報銷是屬地管理,在上海,特殊病報銷和普通門診報銷一樣,并沒有特殊病報銷申請表。但各地政策不同,關于特殊病的報銷流程,需咨詢當地醫保政策。(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