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9日10:5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黃河故道在宿遷市穿境而過,以前兩岸都是荒地灘涂。近年來,宿遷市堅持以建設“綠色水美生態廊道、富民增收經濟廊道、城鄉一體示范廊道、文旅融合展示廊道”為目標,邊謀劃構想,邊加快建設,讓黃河故道蝶變成為富民之道。
沿著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走進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田洼智慧農業園,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濃濃的“科技風”。在農業園大廳,一塊電子顯示屏十分醒目,通過5G+農業新技術,這里可以實時監測萬畝核心區的任何一處細微變化。
“比如說我們現在的智慧物聯,它就通過環境監測系統,通過戶外的氣象站的數據,把現在溫、光、水、氣、肥信息收錄起來,通過傳感器傳輸到我們的這個后臺。”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張磊說。
宿遷田洼智慧農業園總規劃面積10萬畝,已建成核心區面積1萬畝,其中智能化玻璃溫室4萬平方米。通過水肥管控、環境匹配、產品溯源等數字化管理,成本僅為傳統種植方式的五分之一,綜合效益卻提升了50倍。此外,“村企聯建、企業管理、共同受益”的運作模式,也吸納不少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目前已帶動周邊300余戶農民就業,通過專業的培訓,讓普通農民成為智慧農業農民。人均年工資收入達3萬元以上,村集體年收益分紅達300萬以上。”宿遷田洼智慧農業園副總經理營銷總監白薇說。
宿遷田洼智慧農業園項目的落成,是宿遷市高質量推進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的一個縮影。為解決黃河故道及兩岸區域缺水、生態環境較差、道路不暢、用地粗放和文旅散弱等問題,宿遷市委、市政府將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作為“十四五”重大發展戰略,著力打造示范樣板,把宿遷境內黃河故道全線及兩岸16個鄉鎮(街道)納入規劃范圍,“以線帶面”促進宿遷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宿遷以建設“綠色水美生態廊道、富民增收經濟廊道、城鄉一體示范廊道、文旅融合展示廊道”為目標,圍繞“水美”做文章、“富民”強支撐、“宜居”抓提升、“文旅”促融合,科學編排建設項目計劃,加快推進黃河故道建設。重點推進水庫河道聯通攔蓄工程等水利工程,皂河濕地公園等生態工程,省農業高新區等農業園、產業園提升集聚工程,推進鹽洛高速宿城至泗洪段等基礎設施以及皂河龍運城等項目建設。截至5月底,宿遷全市新開工項目66個、新竣工項目18個;累計完成投資62.5億元,占上半年計劃投資的98.1%。
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聘請國內頂尖的規劃團隊,歷時十個月,通過廣泛調研,征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編制高水平的古黃河生態富民廊道的總體規劃,總體的定位是實現酒香田園慢城的目標。目前已經啟動了一大批的建設項目,朱海水庫、牛角淹、月亮堤等一批生態示范工程已經初具規模,土地整治農田風光已經初步顯現,沿線的道路已經實現初步貫通,局部的生態景觀也明顯改善。
編輯:杜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