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10:10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今年以來,宿遷市大力開展全面小康決戰決勝年、項目建設提速提質年、社會治理創新創優年“三個年”活動,臨近歲末,各項工作的成績如何?我們首先來聚焦“全面小康”,看看宿遷市怎么立足全省高質量發展第一梯隊這一新的出發點,讓全面小康的宿遷底色更加鮮亮。
九如城康養中心,通過醫養結合的方式,不僅讓老年人的健康得到了保障,更讓他們的子女吃了定心丸。
今年82歲的張存芳退休后就住到了老家蔡集鎮上的九如城康養中心,在這個集醫、康、養、護理于一體的養老院,不僅衣食無憂,身心健康也都有專人呵護。
“上午他們八九點就來查,看看有沒有問題,有問題跟手就該治療治療,該掛水掛水,非常方便。”老人張存芳說。
“和醫院有一個綠色通道,如果老人及時發現重病,我們就送到醫院那邊,及時治療。”宿城區九如城康養中心副院長王淑云說。
“醫教文衛”是百姓關注的焦點,也是全面小康成色的重要體現。今年,宿遷市聚焦義務教育、基本醫療、養老保障和飲水安全等民生問題精準發力。市第一人民醫院創成三甲綜合醫院,泗洪縣第一人民醫院投入運營,6所農村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和四個功能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啟動建設……教育布局不斷優化,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目前宿遷市已建成60所中小學校,有效化解因學齡人口不斷增長造成的學位緊張問題。全市156家各類養老服務機構,提供養老床位數達到3.43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達到40.2張,較“十二五”末分別增加0.9萬張、2.2張。
“在加大供給、釋放需求等方面出臺更為精準的政策舉措,進一步厘清政府、市場、社會與家庭的職能定位,深化體制改革,完善市場機制,注重統籌發展,推動養老服務業邁上新臺階。”宿遷市民政局副局長徐寶良說。
老有所養、困還要有所助。為了踐行全面小康“一個不少、一戶不落”的莊嚴承諾,全市上下聚焦聚力長效脫貧,積極提升產業幫扶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市62.9萬名低收入人口年均收入達到11051元,18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村均集體收入達到41萬元,全部實現穩定脫貧達標。
“一個月也拿到兩千三四百塊錢一個月,年底合作社分紅也能分700多塊錢一口人。”泗洪縣臨淮鎮馬樓居委會居民朱士國說。
“為了防止脫貧農戶返貧,我們通過水上牧場及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設運行,在鎮村企業用工方面強調低收入農戶優先,由我們輸血式變成造血式扶貧方式的轉變。”泗洪縣臨淮鎮扶貧專干邵坤說。
在宿遷,全面小康工程既有醫教、脫貧方面的“大手筆”,也有暖融融的“針線活”。今年,全市共實施21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其中綜合改造3個,專項改造18個,惠及百姓8.5萬人。在此基礎上,宿遷市還大力推進農民住房條件改善工作,目前已有6萬戶農民搬進新家。
“與以前比較真是天壤之別。干凈衛生環境好,而且各方面配套也很好。出門干凈衛生整潔,而且還是柏油路。”泗陽縣王集鎮村民劉傳賢說。
編輯:杜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