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14:26 來源: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十三五”期間,在宿遷泗洪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泗洪縣發展和改革局主動作為、加壓奮進,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聚力做好泗洪經濟發展的“排頭兵”,首批國家級“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成效顯著、新能源發展成為全國碳中和“領頭羊”,營商環境成為泗洪招商“洼地”,吸引一大批投資企業落戶泗洪……
編制“兩山”規劃 書寫生態新篇章
泗洪縣為解決長期以來發展動力不足、群眾不夠富裕的問題,提出特色發展、生態經濟、富民增收“三大發展方向”,在全省率先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工作。2017年9月,泗洪縣被國家環保部列為全國第一批13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之一。
為深入謀劃縣域總體布局,泗洪縣發展和改革局牽頭編制了《泗洪縣“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建設規劃》和三年實施方案。力求打通一條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通道。
有章可循,發展循序漸進。三年實施方案計劃實施空間格局優化、生態保護修復、環境綜合治理、生態經濟化、產業綠色化、基礎設施提升、兩山文化弘揚、濱水幸福宜居等八大工程141個項目,計劃總投資522.74億元。縣發改局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項目動態調整和推進機制。
截止2020年11月共完成投資507億元,占計劃投資97% ,基地建設三年實施方案基本完成,新增造林綠化面積6.5萬畝,完成退漁還湖3.05萬畝,新建水上生態牧場2.9萬畝。
“光伏+”黑馬領跑 打開發展新引擎
總裝機規模1708MW,年發電24億度,占全社會用電量95%,非化石能源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在江蘇省位居第一,全國前列。
自2015年以來,泗洪新能源經過5年發展,成為泗洪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特別是,泗洪在全國連續建設二期光伏發電領跑基地,成為國內能源界一匹“黑馬”。
光伏基地全部位于西南崗地區,是全省集中連片最貧困地區,也是全省聚力產業幫扶的重點地區。2017年以來,泗洪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總投資80億元,分兩期建設1000MW光伏發電項目。
項目占地3萬余畝,2020年6月29日基地二期在疫情防控下逆勢“領跑”,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成為全國三個光伏發電獎勵激勵基地中的“唯一”,中央電視臺在“育新機、開新局、中國在行動”專題報道中給予充分肯定,作為全國保障能源安全的樣板。基地“光伏+”出“一地四用”,年光伏發電量約15億千瓦時,風力發電3.5億千瓦時,年實現稅收1億元以上,漁業養殖年收入9500萬元,旅游消費收入4000萬元。同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5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8萬噸,實現經濟發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
優化營商環境 引得“鳳凰”沓至來
泗洪實現華麗轉身,關鍵是要牽住“牛鼻子”。近年來,泗洪縣營商辦積極發揮牽頭督查推進職能,圍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和減證便民等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該縣營商辦對內“開刀”,廣泛征求企業和群眾意見,“辣味”十足,自曝“家丑”,督促行政職能部門換位思考,站在企業角度,自我革新,建立“貼心”服務機制。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該縣營商辦印發《泗洪縣2020年企業全生命周期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及工作要點》,對縣級營商環境建設重點監測的10個一級指標39個二級指標明確到各職能部門,對在全市排名滯后的9項二級指標掛牌督戰。
縣營商辦和作風辦聯合開出《問題整改責任清單》,對不作為的職能部門,由縣作風辦嚴肅問責,列入部門高質量考核指標體系,3名分管領導受到通報批評。
優良營商環境引得“鳳凰”紛至沓來。2020年,全縣新增市場主體15358戶,累計達到104764戶。1-11月,全縣新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21個、同比增長83.5%。
展望“十四五” 新變局新突破
“十四五”,泗洪縣發展和改革局將繼續以“六問”強“三真”,以“三實”比擔當,重點實施“1345”工程:以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為“一個統籌”,找準定位、工作到位、協作補位;狠抓招商引資、策應扶持、現代服務業發展“三個關鍵”;強化學習研究、改革創新、統籌協調、落實執行“四種能力”;突出做好規劃計劃、項目建設、營商環境、產業發展、糧食安全“五項重點工作”,全力推進發改工作上水平、進位次,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