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公開征求《宿遷市排水管網建設工程技術規定(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為高質量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規范全市排水管網建設、檢測及修復工作,提高相關技術標準,結合我市實際,市住建局組織起草了《宿遷市排水管網建設工程技術規定(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歡迎社會各界通過以下途徑提出修改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0年12月7日。
1、通過信函將意見發至:江蘇省宿遷市洪湖路793號建設大廈1905室(郵編223800),并請在信封上注明“《宿遷市排水管網建設工程技術規定》征求意見”字樣;
2、通過電子郵件將意見發至:283493926@qq.com。
附件:宿遷市排水管網建設工程技術規定(征求意見稿)
宿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0年11月6日
宿遷市排水管網建設工程技術規定(征求意見稿)
宿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
一、總則......................................1
(一)編制目的............................1
(二)適用范圍............................1
(三)排水體制............................1
二、排水設計................................1
(一)市政公用排水工程...............1
(二)地塊類室外排水工程...........4
三、材料要求................................4
四、管道施工................................5
五、工程驗收................................6
六、管道檢查................................6
七、管道修復................................7
八、管道養護................................7
九、附則.......................................7
宿遷市排水管道建設工程技術規定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為規范宿遷市排水管網建設管理,高質量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文件,結合宿遷市實際情況,編制《宿遷市排水管網建設工程技術規定》(試行)。
(二)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宿遷市城鎮排水管網新建、改造、擴建工程,以及管網檢查、修復、養護等項目。
(三)排水體制
宿遷市新建區域嚴格執行雨、污分流制;現有老城(鎮)區、老小區、工業企業和單位內部仍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統的,應根據城鎮排水規劃,制定改造計劃,逐年進行雨、污分流改造;目前暫不具備雨、污分流條件的區域,可采取截流、合流(調蓄進污水)和分散處理相結合的措施,并結合海綿城鎮建設,控制徑流污染。
二、排水設計
(一)市政公用排水工程
1.在進行排水管網設計時,應對周邊現狀排水管網、居民排水點、非居民排水戶進行調查,輔助以CCTV檢測、物探等手段厘清現狀排水管網具體位置、管徑、標高、障礙物等情況,便于后期工程設計與施工。根據項目基礎資料及排水規劃、周邊地塊規劃情況,結合排水主管部門意見開展設計工作。
2.雨水排水工程設計應采用雨水滲透、調蓄等措施,從源頭降低雨水徑流量,延緩出流時間,當雨水徑流量增大,排水管網的輸送能力不能滿足要求時,可考慮設計雨水調蓄池。
3.設計標準: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應不低于3年一遇,并應與道路設計協調;重要地區重現期應不低于5年一遇。確定匯水范圍時,應系統調查分析片區排水分區;執行宿遷市暴雨強度公式:。
4.主干雨水管管徑不宜小于800mm;污水管管徑不宜小于400mm。
5.雨、污水管道轉彎和交接處,其水流轉角不應小于90°。
6.雨、污水管道不宜設置倒虹管,必須設置倒虹管時,一般不宜少于兩條,管徑不宜小于400mm,管內設計流速應大于0.9m/s。
7.雨、污水管道跌水水頭為1~2m時,宜設跌水井;跌水水頭大于2m時,必須設跌水井。管道轉彎處不宜設跌水井。
8.雨、污水管道總體布置應遵循地下綜合管線規劃布置要求,管道的敷設位置應考慮便于今后的養護和管理,宜設置在非機動車道,不宜設置在機動車道、人行道、綠化帶等。
9.雨、污水檢查井的最大間距,可結合實際養護設備疏通和養護距離適當調整,綠化內的污水檢查井應高于地面高程10cm以上。
10.做好雨、污水檢查井與管渠的地基和基礎處理,防止兩者產生不均勻沉降;在檢查井與管網接口處,應采用柔性連接,消除地基不均勻沉降的影響。
11.為避免在檢查井蓋損壞或缺失時發生行人墜落檢查井的事故,規定污水、雨水和合流污水檢查井應安裝防墜落裝置,推薦使用防墜落格板。
12.污水管網應加強防水及防腐處理:污水管根據管材材質,選擇合適的防腐措施;鋼筋混凝土、混凝土污水檢查井井內壁磚砌體部分采用1:2聚合物水泥砂漿抹面,井外壁采用1:2防水水泥砂漿抹面;鋼筋混凝土、混凝土污水檢查井抗滲等級≥P6;污水檢查井的內壁采用防腐措施,對井內壁及井底和流槽面進行防腐處理。
13.在雨水泵房新建或改造設計時,宜考慮初雨的收集與處理,可就地處理應就地處理,不具備條件就地處理可考慮雨后錯峰接入污水系統處理,有效控制初雨徑流污染。
14.嚴格校核雨污水管網高程,污水管網高程應低于雨水管網50cm以上,并留有一定的安全凈距,嚴格控制交叉井數量,禁止出現橫穿管。
15.周邊管網接入:上下游管網連通應系統考慮排水分區,嚴禁出現斷頭管;地塊預留支管:已有地塊的,調查雨、污水管性質,分類納管;空白地塊的,結合周邊規劃預留支管,高程預留足夠空間,便于后期地塊管網接入。
16.在上游未做到完全分流的條件下,可在雨水管道入河口前設置末端截流裝置。末端截流應根據下游河道水位、上游污水管道運行水位等參數,合理確定溢流堰高程,避免發生河水倒灌。若不滿足條件,需要增設防倒灌裝置。
(二)地塊類室外排水工程
1.建設單位在項目建設前期向屬地排水主管部門提出排水報裝申請,排水部門提供報裝意見,明確市政排水接入點位置、接入點高程要求。設計單位根據意見深化地塊內設計。
2.對于規劃用地面積2萬m?以上的新建項目,應當配套建設雨水凈化、滲透和收集利用設施。
3.地塊建有商業或經營性用房的,應設置獨立污水管道系統,接入小區生活污水系統后,統一接入至市政管網。
4.地塊雨水系統設計重現期應不小于3年一遇,并執行宿遷市暴雨強度公式。
5.地塊內建有景觀水系統的,景觀水系統的排水及排泥禁止排入污水系統,產泥產渣應妥善處置。
6.陽臺應設置雨、污水兩根立管,陽臺洗衣等污水應避免接入屋面雨水及空調冷凝水管道。立管應予以不同顏色區分標識雨水、污水。
7.地塊出戶管在接入市政排水管網之前應設置排水專用檢測井,并設置明顯標志,排水出戶管與市政檢查井井底高差不應大于1m。
三、管材要求
1.污水管道推薦使用Ⅱ級(含Ⅱ級)以上鋼筋混凝土承插管、球墨鑄鐵管、實壁PE管和鋼管等優質管材。雨水管道推薦使用Ⅱ級(含Ⅱ級)以上鋼筋混凝土承插管,禁止使用平接管。
污水管道禁止使用HDPE雙壁波紋管、UPVC等塑料管材。
2.檢查井要求:污水檢查井禁止使用磚砌井,雨、污水檢查井位于市政道路應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井或成品鋼筋混凝土井、球墨鑄鐵檢查井(直線井),不宜采用塑料檢查井,若采用則需專項論證滿足抗壓、抗浮等要求后方可使用。
3.井蓋、座要求:排水檢查井井蓋、座宜選用防響、防滑、防位移、防墜落、防盜的井蓋、座。井蓋及井座間須設橡膠墊塊,并對檢查井周邊路面進行加固處理。
四、管道施工
1.基坑開挖應結合周邊環境及土質情況,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案及支護方式。管道施工時基坑內嚴禁帶水作業。
2.重力流管道原則上嚴禁采用“拖拉管”工藝。
3.頂管施工宜采用機械式全封閉頂管法施工,如泥水平衡法、土壓平衡法及氣平衡法。當頂管工作井、接收井的施工采取降水措施時須密切關注降水是否對周圍構筑物有影響,并加強監測,必要時對附近的構筑物做適當的圍護、加固措施,以保證施工安全。頂管完成后管道與井壁洞口必須封堵密實,井壁外側管道位置做壓密注漿處理。
4.為便于清掏、減少支管堵塞,雨水收集口應采用落地式,支管管底至井底距離在10cm以上。
五、工程驗收
1.污水壓力管道鋪設完畢后,應進行水壓試驗;污水重力管應全部進行閉水試驗。污水管埋深≥4m或臨河污水管道驗收前宜做入滲水試驗。
2.排水管道驗收時建設方或施工單位需提供排水管道內部的管道潛望鏡或管道攝像檢查系統(CCTV)的影像資料,管徑大于等于400mm的管道須提供CCTV的影像資料。
六、管道檢查
排水管道檢查主要為排水管網建設、養護、修復提供基礎資料,對現狀管道的位置、管徑、接口、管道損壞程度、缺陷(功能性、結構性)級別等進行數據分析和評估,確定排水管網的修復方法,以解決雨、污水混(錯)接,管道損壞、檢查井滲漏、管道接口滲漏、私接等一系列問題。
1.推薦采用CCTV系統檢查確定管道的缺陷類型和級別,并據此編制檢查報告,進而為管道驗收以及管道后期的養護、修復等工作提供依據。
2.污水管網檢查時需注意管網運行液位和地下水位相關性,宜在地下水位高于管頂20cm以上的條件下進行管道攝像檢查;雨水管網檢查時應最大限度抬高周邊污水管網運行液位。
七、管道修復
1.檢查成果經過評估確定排水管道的總體狀況,從而確定相應的修復方式。管道缺陷修復方式應根據管道的損壞情況、所處環境、管道重要性和管道修復后所需達到的狀態,方案應經專家評審后決定。管道基礎斷裂、沉降,管道嚴重錯位、脫節、變形等結構性損壞的狀態下,無法采用非開挖修復時應采取開挖施工的修復方式。
2.采用非開挖技術對損壞管道進行修復時,主要采用不銹鋼套筒法、點狀原位固化法、管道化學灌漿法、熱水原位固化法、紫外光原位固化法、螺旋纏繞法、聚合物涂層法等管道修復技術。
八、管道養護
排水管理部門應制定本地區的排水管道養護質量檢查辦法,并定期對排水管道的運行狀況等進行抽查。
雨水管道:中小型管道(d≤1000)養護頻率不低于2次/年,大型管道(>1000、≤1500)養護頻率不低于1.5次/年,特大型管道(d>1500)養護頻率不低于1次/年。
污水管道:小型管道(d<600)養護頻率不低于2次/年,中型以上管道(≥600)養護頻率不低于1次/年。
九、附則
1.本規定主要參照《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室外排水設計規范》、《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宿遷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方案》等進行編制。
2.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3.本規定由宿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