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房的情形包括哪些?退房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3年02月08日09:32 來源:房天下
購買自然是要建立在雙方協商一致的基礎上,不能出現強買強賣的情況。但我們也發現了,在雙方簽訂了之后,可能購房者會出現反悔的情況,于是就想要退房。對此,我國法律中也規定了一些可以退房的情形,下面請跟隨小編一起繼續了解吧。
一、退房的情形包括哪些
1、主動違約型。很多購房者提出退房,主要是根據《市》第七條的規定。該條規定,購房者應當按合同約定及時付款,若逾期付款應承擔,逾期超過一定期限的,開發商有權,要求違約者承擔一定比例的違約金。于是,這些購房者主動違約,遲延或者拒絕付款,造成違約事實。如此推理:既然他們違約了,開發商就應該扣除約定比例的違約金后,允許他們退房。而時下預售合同通常約定的違約金比例為1%—3%,這相對于房價下跌的比例對購房者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2、“不可抗力”型。有一些購房者提出退房,引用了“不可抗力”這個法律概念。其理由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與他們購房時發生了變化,他們因為購買了多套房屋而無法獲得這些房屋的貸款,因此無法履約。而銀行政策的變化,非他們主觀能夠控制,屬于“不可抗力”,因此他們沒有錯,開發商應該退房。以此類推,他們提出的“不可抗力”還有變化、家庭經濟困難等等。
3、“無需理由”型。這類退房者認為,因為他們購買的是期房,只要房子還沒造好,就不能辦理手續,而沒有辦出他們的小產證前,房子就是開發商的。因此,只要他們愿意承擔,開發商就應當同意退房,根本無需任何理由。
二、退房有哪些注意事項
1、購房者違約,開發商可以選擇是否要行使。《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第七條所規定的合同解除權的行使主體是開發商,而不是違約的購房者。因此,購房者違約后,開發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開發商可以要求購房者退房,追究他們的違約金;當然也可以要求購房者繼續履行合同。
2、無法貸款或貸款不足并不是“不可抗力”。法律意義上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也無法預見、不能克服也無法克服的客觀情況,主要是指自然災害、戰爭等。而貸款問題顯然不是這樣,它有著復雜的主觀因素,比如購房者故意不提供銀行要求的收入證明的材料,當然就無法貸款了。而且,目前大部分的預售合同都有如果貸款不足,應在一定時間內以現金的形式補足的約定,這更加說明了貸款問題并不能成為一種“不可抗力”。
3、期房進行了預告登記就是一種“準物權”。根據上海目前的房地產登記條例,預售合同簽訂后,雙方應當到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預告登記手續。這時,購房者就擁有了這套房地產的“準物權”,某種意義上說,這套房子已經不是開發商的了。因此,任何一方要退房,都要雙方前往交易中心辦理“撤銷登記”,并不是想退就退這么簡單的。
從法律角度來講,雖然允許購房者退房,但此時退房也會受到限制,而不是隨便想退房就可以退房,這樣會給開發商利益造成損害,同時也不利于交易的安全、穩定。通常購房者要退房的,要么需要滿足法律中關于退房的情形,那么與開發商協商一致,當然要是違約退房的話,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