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買賣糾紛雙倍賠償的情況有哪些?
2023年01月19日09:30 來源:房天下
在的買賣過程中,其實也是很容易產生糾紛的,而由于商品房的價值比較大,因此一旦產生糾紛當事人的利益就有可能受到損害。此時就需要正確的來處理相應的糾紛,才有可能減少損失。那通常該如何處理糾紛呢?詳細內容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該如何處理商品房買賣糾紛
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它是關于房屋和土地的權益爭議,一旦發生房產糾紛,公民可以選擇以下三種途徑予以解決:
1、調解。房產糾紛雙方先自行協商解決。我國在基層群眾性組織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都設立了委員會,專門進行民事糾紛調解,包括房產糾紛的調解。
2、仲裁。調解解決無效的,房產糾紛雙方可到當地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仲裁是一種準司法活動,其裁決具有法律效力,房產糾紛雙方必須執行。
3、訴訟。如仲裁結果雙方不服可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選擇用訴訟的途徑解決房產糾紛,當事人就需要找專業的。
二、商品房糾紛雙倍賠償的情況有哪些
近年來,在糾紛案件能否適用雙倍賠償的問題上,學術屆意見不一致,各地人民法院在辦理具體案件時,結論也往往相互矛盾。針對這種情況,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將于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第9條對此作了相應規定,規定五種情況可以適用雙倍賠償。這五種情形是:
1、商品房買賣后,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給第三人;
2、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
3、訂立合同時,出賣人故意隱瞞沒有取得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4、訂立合同時,出賣人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
5、訂立合同時,出賣人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房屋的事實。
因為這五種情形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時,買受人除可請求出賣人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外,還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另外,該《解釋》第14條還規定,出賣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內建筑面積或者建筑面積小于合同約定面積,若誤差比超過3%,買受人同意繼續履行合同的,超過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雙倍返還給買受人。
應當指出的是,《解釋》規定的懲罰性賠償責任是以合同法第113條和第49條規定的懲罰性賠償責任原則為依據的,但不是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直接適用。其適用條件和結果上都與消法第49條的規定有所不同。
當事人需要作出區分,針對不同的糾紛,自然采取的處理方式也就是不同的,而產生的效果也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