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國新辦舉行改革規劃許可、用地審批和改進國土空間規劃審查有關情況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趙龍在會上介紹,自然資源部近期在國土空間規劃領域集中推進兩項改革:一是改革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推進“多審合一、多證合一”,主要是面向企業和群眾;二是改革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制度,主要是面向地方人民政府。
第一,改革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推進“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切實優化營商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為改革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創造了條件。改革后,審批事項將大幅度合并精簡,報件材料將大幅度減少,審批時間將大幅度壓縮,同時也減少了行政資源的浪費,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降低行政相對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方便投資落地。
第二,改革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制度,提高效能,促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則,一是報請國務院同意,減少報國務院審批城市數量,除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及國務院指定城市的規劃由國務院審批外,其他城市均由省級政府審批。二是壓減審批內容,按照權責一致原則,國家層面主要負責對國家需要管控的內容進行審查。三是大幅縮短審批時間,將審查時間由過去3年甚至更長時間,壓縮到半年左右。
第三,務實協同推動改革落地見效。這兩項改革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自然資源領域的重要成果。目前,改革的任務、要求、實施路徑已經明確,關鍵是抓好落實。在改革審批制度同時,堅持放管結合、放管并重,落實監管責任,健全監管規則,創新監管方式,動用大數據、遙感影像、空間規劃“一張圖”等先進技術手段,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嚴肅查處懲治規劃實施中的違法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