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蘇寫高質量,奮斗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城鄉建設高質量”專題發布會,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力群主持新聞發布會,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顧小平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顧小平介紹,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江蘇一直致力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美好城鄉建設的統籌協調,不斷提升城鄉建設水平,打造宜居宜業的城鄉環境,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發布會上,顧小平從五個方面細數了江蘇住房城鄉建設取得的成就:一是百姓居住水平顯著提高。江蘇率先在全國進行住房制度改革試點,扎實推動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持續推進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省級適老化住區建設和省級宜居住區建設等民生工程,超過900萬城鄉住房困難群眾實現“出棚、解危、安居”,全省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1978年的5.7平方米增長到2018年的46.9平方米,基本實現了住有所居的目標。二是市政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到2018年底,全省供水能力及深度處理率位居全國前列,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及垃圾焚燒占比均為全國領先。同時積極推進便民綠地、“廁所革命”、停車便利化等民生工程,僅2018年,全省新建、改擴建城市公廁1757座,新增停車泊位超過19萬個。三是城鄉人居環境全面提升。江蘇先后實施了村莊環境整治行動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931”行動,實現了18.9萬個自然村環境整治全覆蓋,消除了8萬多個城市環境臟亂差問題。全省累計獲得“聯合國人居獎”、“中國人居環境獎”的城市數量,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的數量,均位居全國首位。建成了1千個以上省級美麗宜居村莊和136個特色田園鄉村試點,著力推進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江蘇樣本”。四是地域文化特色不斷彰顯。率先發布《城市化轉型期江蘇城鄉空間品質提升和文化追求--江蘇共識》,編制實施全省城鄉特色空間戰略規劃,編制實施全省城市空間特色和建筑風貌塑造指引,實施傳統建筑和園林營造技藝傳承工程。連續舉辦五屆紫金獎?建筑及環境設計大賽。構建了完整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保護制度體系,擁有全國最多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3座)、名鎮(31座)和歷史文化街區(5個)。五是建設產業轉型持續加速。率先在全國實現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設,率先以立法形式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綠色建筑數量、節能建筑規模、國家級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數量均為全國第一。江蘇建筑產業規模、建筑業總產值長期保持全國第一,2018年突破3.4萬億元,特級資質企業達到80家,總數位列全國第一,建筑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5.5%,帶動就業近860萬人,對農民純收入的貢獻度超過35%,“江蘇鐵軍”遍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顧小平表示,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圍繞“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按照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要求,努力實現“六個邁進”,即住房工作在實現住有所居的基礎上向住有宜居邁進、市政基礎設施在補齊短板的基礎上向基本現代化邁進、城市管理在強化精細管理的基礎上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方向邁進、城市在完善功能的基礎上向品質提升邁進、建筑產業在總量最大的基礎上向實力最強邁進、鄉村在人居環境改善的基礎上向美麗宜居邁進,為持續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作出新貢獻。
無錫市、鹽城市、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現場
顧小平書記作新聞發布
新華社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