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記者從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獲悉,根據近日發布的《關于印發〈2019年群眾關注物業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全市范圍內將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區域開展專項治理行動,依法治理群眾關注的影響安全有序、整潔舒適、宜居品質的物業管理類突出問題。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群眾日常反映的突出問題,本次專項治理內容主要包括物業企業服務標準不規范、處置業主訴求不到位、侵占公共區域、限制寬帶接入等四大方面,重點包括24小時服務(值班)電話未設立、無人接聽、業主不知曉;客服場所位置指示不清晰、環境臟亂、從業人員服務態度生硬、配套便民設施缺失、基礎信息公示不完善;物業企業在處理業主報修和投訴過程中存在的推諉、不作為、效率低等;擅自在公共區域設置經營性廣告、違法建設和設立快遞柜、共享健身房、自動售賣機等;居住小區不滿足3家以上寬帶運營企業平等接入和經營性商務樓宇簽訂任何壟斷或排他協議等群眾反映的集中問題、影響宜居生活的重點問題和物業服務存在的難點問題。同時,在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期間,將群眾新反映的重點問題及時納入專項治理范疇,確保專項治理內容符合群眾所求所盼。
為督促物業企業保證物業服務質量,結合物業管理實際和物業服務特性,《通知》明確要求,物業企業應建立“接訴即辦”服務機制和“隨查立改”管理機制,及時解決業主合理訴求,定期自查隨時整改。每月開展內部培訓,提升從業人員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同時,物業企業對規范服務、接訴即辦和隨查立改落實情況要開展內部自查考核。
此外,《通知》要求各區房屋行政主管部門鞏固聞風而動、接訴即辦的監督機制,公布投訴專線及接聽時間。針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做到調查取證到現場、約企業、知實情,處理結果群眾滿意。同時,市區兩級房屋行政主管部門將加大對企業落實工作要求的檢查,督促企業及時對發現的問題和存在隱患進行整改,對方案落實不到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徹底出現反彈的物業企業,計入企業信用信息并公開曝光。
相關新聞
朝陽181個老舊小區“準物業”全覆蓋
樓道安上了人臉門禁系統,電動車放在智能車棚里充電,……在朝陽區小關東里10號院,從沒有物業到“準物業”管理,再轉型升級專業物業公司管理,這個老舊小區發生了巨大變化。未來,朝陽區將建立政社協同聯動、物業服務完善、業主自治有序、相互銜接的責任體系,實現全區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的“三級跳”。
以前,朝陽區的老舊小區沒有物業公司管理,亂停車、環境差、居民需求無人處理……為此,朝陽區探索推出老舊小區“準物業”管理模式,動員居民參與解決老舊小區的管理頑疾。截止到2015年,朝陽區181個老舊小區逐步實現了“準物業”管理全覆蓋,10多萬戶居民從中受益。
有了“準物業”,管理繼續升級。從2016年開始,朝陽區在左家莊、小關、和平街、垡頭、酒仙橋等街道試點引入專業物業公司,創新“居民自治+專業管理”的老舊小區管理模式,具備條件的52個老舊小區開展了“準物業”升級真物業的轉型升級。
邁上“準物業”管理、物業公司管理這兩個平臺后,朝陽區利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和整合,搭建“城市大腦”系統,建立“智慧物業”平臺。
為了促進物業公司提高服務意識、打造品牌服務,朝陽區還探索建立品牌物業星級評價機制。根據服務的水平、服務的標準、服務的范圍和業主經濟能力,通過共治共商研究小區物業服務應該是什么星級,確定相應的物業費標準;通過第三方來評價物業公司的服務質量,為公司和業主協商調整物業費,以及品牌物業的進入和退出等行業管理,提供有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