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卞建軍建議:持續深耕蘇宿共富“試驗田”
2025年01月21日08:24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以共建園區為主要抓手,是江蘇鍥而不舍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共同富裕的創新探索。今年是蘇州、宿遷兩市牽手的第24個年頭。在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市政協主席卞建軍提交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蘇宿共建園區建設的建議》。
南北聯動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央和省委賦予蘇州、宿遷兩市的重大政治任務。2001年4月,蘇州宿遷正式掛鉤結對;2006年,“南北掛鉤”轉入以共建園區為主要抓手的新階段,蘇州宿遷在全省率先建立了6個共建園區,形成了“1+5”聯動發展新格局。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全市6個共建園區主營業務收入560.1億元,同比增長14.3%,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447.4億元,同比增長12.8%,共承接蘇州轉移項目28個,入園項目總投資381.4億元。
作為全省共建工作的“探路先鋒”,宿遷有理由、有信心助力共建園區更高、更快、更好發展。對此,卞建軍開展了深入調研。
調研發現,蘇州宿遷南北共建園區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園區普遍存在土地供應瓶頸制約,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載體建設相對滯后;部分業內頭部企業無上下游配套企業,產業整體實力不強,產業質態需要提升。
蘇宿共建園區集聚兩地優質資源、集成省市縣多層級政策扶持,該如何進一步將要素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卞建軍建議:應強化政策牽引,進一步推進放權賦能、突出個性化考核、加強要素保障,堅持經濟主板塊考核導向,適當精簡剝離社會管理職能,并加大關鍵政策落實力度,激活園區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應突出特色發展,不斷深化“企業+基地”“研發+生產”產業轉移機制,聚焦主導產業精準高效招商、依托龍頭企業持續引進培育,全力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特色產業集群。
應優化基礎設施,努力實現在全省同類園區綜合排名中不斷爭先進位,實現提檔升級。
應深化改革創新,在健全“共建雙方聯席會議+管委會+公司”管理架構上不斷論證、持續推進,在共建雙方利益共享機制上積極探索、尋求平衡,推動合作共建園區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