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以人民為中心 筑牢百姓共富基石
2024年12月25日06:31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江蘇擘畫了"強富美高"宏偉藍圖,將"百姓富"所蘊含的百姓心、民生情、共富夢,融入新時代江蘇現代化建設進程。十年來,宿遷市堅定"百姓富"的志向追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臨近歲末,宿豫區大興鎮居民吳西俊時正在置辦農資,為來年的好收成做準備。這筆錢,也被他記在了自己的小賬本上。
宿豫區大興鎮居民吳西俊說:“這個就是2014年工資,是私人企業工資,他就分了兩筆,加起來4000多塊錢,這是我愛人2019年每月的工資,2019年手里有些積蓄了,就感覺心里面,以前想的事情,現在已經達到了夢想成真那種,非常知足。”
記好每一筆收支賬,是他十年來的一成不變的一個習慣,也見證了他不斷升級的幸福。2014年之前,在外打工每年4萬多的工資要養活一家老小;2014年,返鄉務工,收入沒降,還能照顧家里;2016年后,通過扶貧貼息貸款,先后買了聯合收割機和貨車,"大鐵牛"助他收入大漲;2019年,在鎮上買房,還買了車,小朋友獨立,愛人也找到新工作;2022年,大兒子學成畢業,順利入職。眼下,吳西俊又有了個"小目標",年后在城區給兒子買婚房。
2014年之前浙江打工吳西俊家庭收入4萬左右;
2014年之后返鄉務工吳西俊家庭收入4萬左右;
2016年后購買大型農機裝備吳西俊家庭收入7萬左右;
2019年新購車房妻子就業吳西俊家庭收入12萬左右;
2022年兒子就業吳西俊家庭收入15萬左右
宿豫區大興鎮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蔡則勝說:“近十年來,明顯發現農民的收入發生很大變化//特別是2016年以來,大宗住房,家里購買小汽車這個支出越來越多,同時還有很多人日常網購,旅游支出/你像這個是學車也能反映鄉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從高標準實施脫貧攻堅行動到走好共同富裕鄉村振興道路,宿遷始終用"農民富"提升新時代魚米之鄉的發展成色。過去十年,宿遷牢記總書記囑托,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聚焦“一老一小”群體急難愁盼問題,提升特殊困難群體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上午9點半,在宿遷市兒童福利院的康復訓練室里,康復治療師李楊和同事們正在為運動發育遲緩的孩子開展運動康復訓練。為了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康復服務,宿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委派了5名康復治療師常駐福利院。
宿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治療師李楊說:“根據兒童的情況做康復課程,給兒童達到既定的目標,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生活。”
今年以來,宿城區社會福利院以創建全省星級兒童福利機構為契機,投資350萬元實施提檔升級工程,預計12月底完工。
宿遷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潘良拾說:“目前,大樓內外立面及屋頂防水、防雷設施、大樓門窗更換等工程已經完工,下一步計劃拓展院內醫務用房、康復用房及娛樂用房。項目完工后,進一步優化提升兒童生活環境和養育服務水平。”
"朝夕幸福",被奮力托舉。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40.2億元,新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35所、新增學位6.7萬個。十年來,全市新增公立醫療機構12家、三級醫院5家,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人)、每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張)分別增長84.5%、61.2%。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成功落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十年來,宿遷市積極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持續優化升級農業產業結構,興起農村電商產業、推進農商旅融合、做好"土特產"文章,讓農民的腰包更鼓。農家書屋、送戲下鄉……成為家門口的"精神糧倉";鄉村振興、健康同行,衛生院、健身廣場一應俱全、提質擴面;"小廁所、大革命"帶來好環境;"四好農村路"成了條條致富路。
同時,宿遷市深入落實就業優先戰略,積極拓寬增收渠道,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7萬元,十年翻一番,城鄉收入比1.57:1。
十年用心用情書寫,民生幸福成為"強富美高"畫卷上最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