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產業賦能 黃河故道變富民廊道
2024年12月07日06:54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黃河故道江蘇段全長496公里,其中宿遷境內全長114公里,近年來,宿遷市依托黃河故道周圍良好的資源優勢,全力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加快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現在,古老滄桑的黃河故道煥發新光彩,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優美、百姓富裕的生態富民廊道。
初冬時節,寒意漸濃。走進宿城區蔡集鎮,一棟棟日光溫室大棚錯落有序地排列在田間,成塊連片、首尾相接,在其中的一個草莓大棚里,一顆顆草莓色澤鮮艷、果形飽滿,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采摘。
草莓基地負責人宋建說:“今年草莓反正整體一個棚兩三千斤,按照今年價格,整體還可以,能達到兩三萬。”
作為黃河故道沿線鄉鎮,蔡集鎮搶抓機遇,充分發揮主城區近郊優勢,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建成各類設施110萬平方米,種植綠色蔬菜30余種、精品水果20余種,引進各類經營主體26家,實現“生態”和“富民”雙豐收。
宿遷綠嘉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華利說:“我們家種這個西蘭花,按現在的行情的話,一畝地大概兩三千塊錢收入,現在給他做初加工,到工廠的價格是按噸算,九千一噸。”
從蔡集生態農業到蝴蝶蘭大世界、洋河萬畝蘋果園,宿遷市沿著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布局推進,一批批集農業觀光旅游、農產品生產加工、農耕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新業態不斷涌現,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風景”與“豐景”相映成趣。雖然眼下已經過了蘋果豐收的季節,但在洋河新區,每天都有四十萬瓶蘋果汁、五萬多瓶蘋果酒走下生產線,年產值近10億元。
江蘇億果香研發品控部研發崗工作人員呂夢瑤說:“我們全力打造集品種授權、種苗繁育、技術支持、基地種植和果品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循環發展的生產模式。接下來,我們也將線上+線下同步布局,步入三產的規劃,引領果酒果汁新風尚,成為果酒果汁行業新標桿。”
圍繞高質量建設產業繁榮、文脈賡續、酒韻綿長、三生融合、城鄉一體的生態富民廊道要求,洋河新區全年共排定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重點建設項目15個,年度計劃投資25.45億元,已完成投資20.0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任務的78.78%,項目均達到年初排定的序時進度。
洋河新區經濟發展局發改科科長胡冉說:“把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作為“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重要抓手,一是突出規劃引領,打造生態富民廊道示范段。二是突出特色優勢,打造醇香四溢的美酒廊道。三是突出項目支撐,夯實廊道發展基礎。四是突出融合發展,打造“酒游農”融合發展示范帶。”
黃河故道宿遷境內全長114公里,流經一縣四區,覆蓋人口190萬人。2019年,宿遷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并規劃建設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近年來,累計投入資金607億元,實施515個項目,系統推進河湖連通、路網聯通、土地整治等“八項工程”,截至目前,片區內高標準農田覆蓋率已達74.7%,沿線優勢特色產業面積穩定在17萬畝左右,累計建成農業重大項目198個,并擁有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以及省級高質量發展示范園等。去年,沿線村莊更是實現了村均經營性收入91.69萬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