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農閑人不閑 新型農民上崗忙
2024年11月25日06:39 來源:宿遷廣播電視總臺
夏秋忙兩季,天冷閑半年,這是過去農民的生活寫照。但如今,在宿遷市的廣大鄉村,放下鋤頭的鄉親們拿起手機、走進廠房,在廣袤的鄉村繪就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冬忙圖”。
近日,在宿豫區順河街道順興河社區電商共富產品展銷專區,村民劉玉鳳搖身一變,成了帶貨主播,幫忙村民銷售農副產品,成了她的新農活。
村民劉玉鳳說:“我們直播間就是根據當地農戶生產的一些農副產品進行銷售。最近雙十一帶貨銷量還是不錯的,產品還在陸續去增加,我們還會繼續努力。”
小小直播間連接大市場。每當農產品上市時,順興河社區就組織團隊把農產品從田地頭“搬到”直播間,打破了傳統銷售模式下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減少了中間環節,讓農產品搭上“云快車”,把好收成變成好收益。
宿豫區順河街道順興河社區居民韓永才說:“我們的葡萄、蔬菜、水果都能直接從網上銷售,老百姓用不著賣菜愁了,能好銷售,增加我們老百姓收入。”
宿豫區順河街道順興河社區黨委副書記殷利說:“我們就通過直播這塊,社區的一個渠道幫助他們進行銷售,金額達到五萬元到八萬元左右。”
電商助農、產業興農,為了讓更多農戶在農閑時節能增加收入,泗洪縣各村居社區則通過組建聯合黨委,統籌推動、創新實施“家門口小工業”強村富民工程,累計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3000余萬元。在泗洪縣瑤溝鄉官塘村與周塘村交界處一棟嶄新的標準化廠房內,四十多名村民在忙完農活后來到這里,當起了產業工人。
泗洪縣瑤溝鄉官塘村居民潘克兵說:“在家門口上班,在廠里面三四千塊錢一個月。家里面又種了一點地,忙的時候回家幫幫忙。家里有這兩份收入,我感覺是挺好的。”
農民群眾的“錢袋子”鼓不鼓,是衡量鄉村振興成色的重要指標。今年以來,宿遷市始終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防返貧、興集體、富農民”,依托項目創新聯農富農機制促進共同富裕,把原本的農閑時節變成了增收充電的“農忙時節”,帶活了鄉村經濟,帶動了鄉村振興。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679元,三年增長26.8%;城鄉居民收入比不斷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