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變銷量 宿遷各地直播帶貨讓農產品“云”銷四方
2024年11月13日06:38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雙十一”來臨,宿遷市各地農產品加工企業掀起“直播帶貨”熱潮,電商主播們都鉚足了勁兒,讓地方特色農產品“云”銷全國,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
正值“雙十一”,在宿豫區來龍鎮侍嶺社區的水芹種植基地,社區黨委書記蔣竹清正通過手機直播間,向廣大網友推介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水芹。她不僅詳細介紹了水芹從收割、剪根、打捆到裝包的整個過程,更以真誠和熱情打動了直播間的網友們。短短半小時,就成功銷售了30單。
宿豫區來龍鎮侍嶺社區黨委書記蔣竹清說:“就水芹的話,我們預計每年可以為村里增加村集體收入10萬元。”
侍嶺社區地理位置偏遠,農產品總會面臨銷售難題。為此,蔣竹清牽頭在黨群服務中心打造了一間“書記直播間”。通過網絡直播,將本地土特產、“宿有千香”農副產品推向全國市場,同時助力水芹、睡蓮、紫葉李等農作物拓寬銷路。與此同時,還指導居民學習網絡直播技術,培養了10幾名主播帶貨。
水芹種植戶曹輝說:“以前都是自己去找市場,一個很不方便,第二,它也不固定。去年蔣書記直播,我們單單種苗就賣了400噸,成品菜(水芹銷量)比往年翻一番,多賣六七十萬元。”
宿豫區來龍鎮侍嶺社區黨委書記蔣竹清說:“每名帶貨主播,他們每個月的收入也都在大幾千塊錢。”
直播為農產品插上“云翅膀”。在宿城區王官集鎮唐圩三產融合產業園,電商直播同樣顯現出澎湃的生機與活力,直播間內,村黨支部書記王先兵正帶領團隊熱情推介自創品牌“唐大叔”手工醬豆。
宿城區王官集鎮唐圩村返鄉新村干丁敏林說:“通過銷售咱們的農副產品有醬豆、土雞蛋,還有我們的蘇北大米之類的農副產品銷售增加了10萬余元,我們的村民通過這些農副產品增收了5萬余元。”
近年來,宿遷聚焦本地特色農業產業和優質農產品,探索“農業+電商”模式,積極發展“直播+企業”“直播+品牌”“直播+倉儲”等直播業態,推動農業與電商深度融合,讓本土農產品和加工品走進直播間,打開產業振興新空間,拓寬銷售渠道。2023年,全市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達210.84億元、同比增長9.09%。截至今年1月,累計建成數字農業農村基地270余個,省級數字農業農村基地達12個,全市農村活躍網店達8萬家,越來越多的農民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紅利,實現了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