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發力“現代農業+” 開辟鄉村振興新賽道
2024年10月19日08:28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今年以來,宿遷市不斷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積極發展田園觀光、農耕體驗、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做強做優農業融合發展文章,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秋日的朱海休閑運動小鎮風光旖旎、空氣清新,不少垂釣愛好者帶上釣具來到這里,享受難得的休閑時光。
朱海水庫是古黃河生態富民廊道的源頭,以前這里有200余處大小不等的魚塘,2019年,宿遷市啟動朱海·牛角淹生態旅游及水環境修復工程,通過生態護坡、種植水生植物、放養有益魚類等方式,改善片區水系、水質。如今行走在朱海水庫,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這里也從一片亂魚塘轉變成了漁樂田園。
宿城區王官集鎮朱海垂釣運營負責人 溫輝說:“像周末的話,節假日人會更多,翻倍,五六十、六七十,我們還會周末搞一些比賽,也會有100多人。”
不僅如此,宿城區還引進專業垂釣賽事運營公司,主打“來朱海 釣大魚”品牌,常態化舉辦各類休閑垂釣賽事。同時,規劃建設的2200余畝的文創產業園,成了全國首個集魚養殖、魚垂釣、漁具生產、漁具直播、漁裝飾畫、魚特色餐飲、漁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漁全鏈條產業。
主播趙成山說:“魚竿的話,目前我們平均每天在2000支左右,其次就是魚線,魚線主推的是斑點線,目前整個一天的銷售應該是在兩千到三千盤左右。”
圍繞打造全國漁具云集散中心發展目標,當地還積極招引垂釣行業相關產業入駐,發揮漁業在帶動群眾就業、村集體增收等方面的“乘數效應”。
宿城區王官集鎮村民 薛曉慧說:“我主要是做把碳布貼在魚竿上,每月工資是4000,這樣我們是上八個小時,上六休一還是非常可以的。”
宿城區王官集鎮漁文化產業園運營負責人 陳仁學說:“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引進了關于釣魚的三個頭部的企業,用工是兩三百人左右,目前整個三家企業產值在五個多億到六個億之間,可能未來我們想在整個漁文化創意產業區能夠在十個億+這么一個產值。”
以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宿豫區陸集街道通過打造“支部+電商”2.0直播基地,免費為4個村(社區)提供場地、人員支持,讓本地農特產品能夠更好地觸網銷售,不僅原有的蘆蒿、粉皮等優質農特產品賣得越來越好,花木、團扇等“支部+電商”產品也火爆出圈。
宿豫區陸集街道官莊村黨委委員 森生萬物綠植云倉直播基地負責人 黃文超說:“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預計在2024年銷售額累計能達到4000萬,我們爭取在2025年的時候銷售額突破一個億。”
用工業化理念、產業化思維抓農業,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在此基礎上,宿遷市還著力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生態底色足、安全可追溯、聯農帶農緊的農業全產業鏈,同時以“宿有千香”品牌培育為重點,形成了標準化生產、全鏈式發展、品牌化營銷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以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取代傳統的小農生產主體,成為農業生產的中堅力量。從“農業大市”邁向“農業強市”,農業經濟總量實現歷史性飛躍,去年,全市鄉村休閑旅游農業年接待游客超2700萬人次、綜合收入42億元。農產品電商銷售額突破210億元,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73.89億元,糧食總產412.97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城鄉居民實現了從“吃飽飯”向“吃得好”“生活好”的歷史性轉變。